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中医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六经辨证

2009-12-09 00:34 医学教育网
|

  在六经辨证中,六种类型病证关系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传变的。病变由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发展演变,反映了邪气由表入里,由阳入阴,正气渐衰的过程。

  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中可以明晰,中医学对外感病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外感发热病,就其风寒即伤寒性质,医学教育 网原创在临床上可见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太阳病症

  太阳经证:分为三型

  (1)营卫不和,卫失固外开阖之权,肌表疏泄者为中风。临床表现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表虚证)。

  (2)卫阳被遏,营阴郁滞不通,医学教育 网原创肌表致密者为伤寒。临床表现发热,无汗,恶寒,脉紧,体痛(表实证)。

  (3)外受温邪,津伤内热者为温病。临床表现发热,口渴,不恶寒(里热证)。

  中风、伤寒、温病,均有表证,所以均有“发热,头痛,脉浮”,但其鉴别点是:中风:脉浮缓,有汗,舌苔薄白。伤寒:脉浮紧,无汗而喘,舌苔薄白。温病:脉浮数,发热,口微渴,微恶寒,舌尖舌质红绛。

  太阳腑证:分为二型

  (1)邪气内入膀胱,影响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以致气结水停,小便不利,为蓄水证。临床上表现发热恶风,小便不利,消渴,水人则吐,脉浮数。

  (2)热结下焦,瘀血不行,以致鞭满如狂,医学教育 网原创小便自利为蓄血证。临床表现小腹急结或鞭满,如狂发狂,小便自利,身体发黄,脉沉结。

  鉴别点:蓄水是邪人膀胱气分,故只有小便不利而无神志症状。蓄血是邪入膀胱血分,故只有神志症状而无小便不利。

  2、阳明病证

  《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概括:凡出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等证,就叫阳明病。阳明病分经证和腑证二类;阳明经证是邪在胃中的病变;阳明腑证是邪在大肠的病变。

  阳明经证:外邪入里化热,热与燥相合于胃中,以致消烁津液,出现身热、汗出、口渴引饮、脉洪大等。

  阳明腑证:外邪人里化热,与大肠的燥热相合,以致津液被耗,燥结成实,阻滞于中,即产生潮热、谵语、便秘、腹满而痛、脉沉实等证。

  “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这是一句有实践经验的中医谚语。阳明病可以转变为太阴病,也就是抗病力由强到减弱的表现,预后不良;太阴病也可以转变为阳明病,则表示抗病力由弱转强,预后佳良。

  3、少阳病证

  临床表现凡出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细等脉证,就叫少阳病。少阳证是邪在肝胆的病变。

  4、太阴病证

  临床表现凡是出现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缓弱等证,就叫太阴病。是脾虚湿盛,病在脾经病变。

  5、少阴病证

  临床表现少阴病是六经中最后层次和最危重的阶段,多出现精神极度衰惫、欲睡不得,似睡非睡的昏迷状态。少阴病医学教育网原创是邪在心肾的病变,分寒化热化二种。

  寒化证本证是少阴病过程中较多见的,其症状是: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

  热化证以阴虚阳亢和阴虚火热相搏二种为主:

  ①心烦、不得卧、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属阴虚阳亢。

  ②下利、小便不利、咳嗽、呕吐、口渴、心烦不得眠。属阴虚火热相搏。

  6、厥阴病证

  厥阴病在临床上可归纳为四类:

  (1)上热下寒证: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为上热证;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为下寒证。

  (2)厥热胜复证:为四肢厥逆与发热交错出现。

  (3)厥逆证:就是四肢厥冷,轻者不过腕踝,重者可越过肘膝。

  (4)下利吐哕证:热利下重为湿热下利;下利谵语为实热下利;下利清谷为虚寒下利。干呕、吐涎沫、头痛为寒饮呕吐;呕而发热为发热呕吐;哕而腹满为里实哕逆。

医师资格公众号

距离2024中医二试考试

编辑推荐
免费资料

免费领取

网校内部资料包

立即领取
考试辅导

直播课
【免费直播】中医实践技能考情分析
【免费直播】中医实践技能考情分析

直播时间:4月27日 19:30-21:00

主讲老师:张钰琪

直播主题:中医实践技能考情分析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