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一扫,立即下载

医学教育网APP下载

开发者:1

苹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医学教育网微信公号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时客服电话:010-82311666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 > 基础医学理论 > 其他专业 > 正文

儿童患者的心理

2009-09-23 14:04 医学教育网
|

热点推荐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儿童患者的特点是年龄小,对疾病缺乏深刻认识,心理活动多随治疗情境而迅速变化。因为他们注意力转移较快,情感表露又比较直率、外露和单纯,不善于掩饰病情,所以只要依据其心理活动特点进行护理,易于引导他们适应新的环境。

  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育不一,因此在患病时的反应也不一样。在新生儿期易发生惊骇、哭叫和痉挛;幼儿期患者人院后易产生恐惧与对立情绪。学龄前期儿童患者有依恋家庭情绪,情感较为复杂,个性也在形成。学龄期儿童初入院时有惧怕心理,表现孤僻、胆怯、悲伤、焦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等。总之,儿童在患病期间,对父母更加依赖,更渴望父母的呵护,对门诊或住院治疗造成与父母短时或相对较长时间的分离,就会引起儿童的极大情绪反应,造成“分离性焦虑”情绪。

  由于儿童年幼,常常不愿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心理反应,因此家属往往成为孩子不恰当的代言人。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

  少数年龄比较大的儿童,比如12~14岁的儿童,有些个性早熟,当他们患病以后,会产生像成人一样的心理反应,尽管不像成人表现的那样完全。他们从大人的表现中了解到自己的病是否严重;是否给自己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甚至想到疾病会导致死亡,进而感到恐惧。

医师资格考试公众号

编辑推荐
    •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汤以恒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 免费试听
    免费资料
    医师资格考试 备考资料包
    历年考点
    应试指导
    仿真试卷
    思维导图
    立即领取
    回到顶部
    折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