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2月31日 14:00-18:00
详情时间待定
详情一、脑灌注功能显像
显像原理:
应用电中性、脂溶性和小分子量的显像籍剂,通过完整无损伤血脑屏障而进入脑细胞,一旦进入脑细胞后立即失去脂溶性而不能反向通过血脑屏障。
临床应用: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可逆性缺血性脑疾病(PRING)
TIA是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血液供应不足所致。ECT可显示患者相应部位脑局部血流灌注下降。
对TIA患者,核医学显像有三种情况:
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同时有全脑血流量(CBF)减少。
rCBF下降,但CBF正常。
rCBF正常,而CBF异常。
2、脑梗塞
对脑梗塞已形成结构变化,X线CT和MRI等检查完全可检出并做出诊断,但梗塞早期X线CT的检查率下降,如有报道在发病48小时15例脑梗塞患者,ECT发现14例有病灶,而X线CT仅检出5例异常。
总之,ECT对急性脑梗塞和脑拴塞的早期诊断、病情估计、疗效评价等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本法对脑隙性脑梗塞检出率较低。
3、癫痫
ECT显像不仅可明确诊断癫痫,而且能三位定位显示,为癫痫进行定位手术提供明确资料,其显像特点是:
发作期显示病灶rCBF增高,发作间期则显示病灶为rCBF减低。
4、Alzheimer氏病(早老性痴呆)
ECT脑灌注显像表现与并病情有关,病情较轻者,仅在左颞顶区见rCBF减少,中等者波及到两侧额叶和枕叶,较重者双侧额叶和颞顶区rCBF进一步下降,并可出现脑萎缩表现。rCBF下降程度与精神状态方面的检查结果相关。
ECT脑显像能对Alzheimer病与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5、精神病及神经心理学研究
脑灌注显像用于不同类型的精神病的脑血流和功能特征还不多,但初步研究发现大多数精神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大脑灌注功能下降区,如表现为额叶rCBF下降,有的为颞叶rCBF下降,有的表现为基底节rCBF下降,也有为rCBF增高。近有的学者由于研究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病的治疗机理,结果表明氟哌啶醇具有增进额叶的功能和抑制颞枕叶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
总之,在这方面的研究仅在初步阶段,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如对不同类型的精神病的脑功能改变的分析、精神病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因分析、药物治疗机理研究等、不同刺激(如声音、光线、针灸等)或大脑负荷试验(如肢体运动)或脑作业(如考试、下棋)等大脑功能活动的改变的观察及研究,这些脑显像均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6、偏头痛的病因分析
大多数偏头痛为非器质性疾病,X线、CT和MRI检查难以发现阳性病变,脑ECT常可发现局部rCBF下降,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者,rCBF均恢复正常。
7、其他
如锥体外系疾病、脑炎早期、脑外伤等与大脑血流灌注功能改变有关的疾病均可发现阳性改变,此外脑内受体丰富,受体显像将为临床疾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资料。
二、核素脑血管造影
1、脑显像
显像原理:利用一些放射性药物,在生理条件下由于存在血脑屏障功能不能进入脑细胞,但脑部病变处因血脑屏障的破坏而出现放射性聚集,正常脑实质则为放射性空白区。临床应用:
肿瘤的探测:大脑区的阳性率达95%,但颅底、后颅,中线的病灶阳性率较底,不如X线、CT。阳性显像多见于脑膜瘤、听神经瘤、转移瘤、恶性高的胶质瘤。本方法缺乏特异性,小病灶不如XCT显影清晰,只能用于脑肿瘤的辅助诊断。
脑梗塞的诊断:发病2-8周内阳性率为80%左右,8周后逐渐转阴性,不如脑灌注显像定位和范围显示准确。
硬膜下血肿的诊断:阳性率可达90%,但显影不如X线、CT清晰,仅用于XCT的补充作用。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诊断:对其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阳性率为83%,比XCT稍高,能在发生神经症状和体征的第2天呈阳性,但XCT有助于并发症的诊断,两者结合有利于临床诊断。
2、脑血管造影:因不如X线脑血管造影清晰,已逐渐被之代替,但由于核素造影能动态观察脑血管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不同时相的变化,两者有互补作用。
3、脑池显像:
将无刺激和不参与代谢的水溶性显像剂注入蛛网膜下腔,用ECT动态跟踪显示它随脑脊液分布的空间和代谢情况,从而了解脑脊液的生成、流动和吸收情况。
临床应用:
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对阻塞性脑积水的诊断价值与X线检查无明显差异,但对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优于X线检查,尤其在发病早期,X线检查常为阴性,而本方法有特异性阳性征像。
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本方法简单,阳性率、灵敏度高。但定位不如X线准确。对脑脊液鼻漏的诊断正确率近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