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适宜技术以其简、便、验、廉的优势著称,但正因为其“廉”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发展。北京中医医院为保持中医特色和优势,将中医治疗率、中药处方使用率等纳入绩效考核中,从政策上引导大家办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
90项中医适宜技术深受患者欢迎
目前,该院开展针灸、按摩、火罐、药浴等近90项中医适宜技术,各科室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内外同治、针药同治、针灸同治等技术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效果,深受患者欢迎。2009年,接受中医适宜技术的占门诊总量的9%,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今年上半年接受中医适宜技术的患者已经超过10%.
西药、中成药市场上都有,草药处方才是一所中医医院的独有和特色。北京中医医院鼓励医生辨证论治为患者开具个性化的中草药方,充分发挥中草药在治病防病上的优势,以草药处方在临床处方中的比例和草药处方总数两个指标考核医生,并重奖考核成绩前20名的医生。
恢复关闭15年的儿科病房
2010年6月1日,北京中医医院儿科病房在关闭了15年之后,再次接收小患者,给患儿提供良好的住院治疗。
目前,该院儿科(与北京三甲中医医院相比)拥有“六最”:拥有国家级、省市级名老中医最多(宋祚民、温振英、王应麟、肖淑琴等),门诊量最大(年门诊量近10万人次),特色专台最多(小儿咳喘、厌食、捏积、易感、多动症、抽动症、紫癜、小儿外治等),院内制剂最多(清肺丸、止咳化痰定喘丸、养阴益气合剂、醒脾开胃合剂、健脾开胃合剂、清咽润喉合剂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最多(按摩、针灸、穴位贴敷、雾化吸入、中药灌肠等),历史最悠久(1956年建院)。创建了北京市“薪火传承3+3”温振英工作室,培育了一支博采众长、流派多元的人才梯队。为满足广大患儿的就诊需求,儿科在无假日门诊的基础上,为了方便家长周末带孩子看病,方便学生周末看病不用请假,常年放弃周末和节假日休息,越是周末出诊医生越多,专家越多。近日,经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批准,该院成为北京中医儿科诊疗中心建设单位。
代煎室改建新增煎药锅50个
2009年4月1日,中药代煎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以来,中药代煎量迅速增加。为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北京中医医院克服困难改扩建中药代煎室。新代煎室按照《医疗机构中药煎药管理规范》建设,与老代煎室相比“四增三改”。其中四增是:新代煎室面积增大了,是老代煎的一倍多;煎药设备增多了,现有煎药锅74个,包装机20台,其中新增煎药锅50个,且都是十功能二煎煎药机,能够通过二次煎煮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提高药液质量;增设冷库,冷库可以更好地保存药液,保证药液质量;增加降温设施,缓解了煎药室高温闷热的状况。改扩建后的代煎室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落实“携手工程”长期对口支援
该院认真贯彻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携手工程”精神,勇担社会责任,连续9年支援延庆县中医医院,做到每个工作日都有北京中医医院专家出诊;连续5年支援通州中医医院,做到每天都有专家出诊;选派专家到门头沟中医医院和延庆中医医院以及什邡中医医院挂职,免费接收延庆中医医院医护人员进修。还将本院实施的“新名医培养战略工程”延伸至东城社区和延庆中医院。
新名医培养战略工程自2008年实施以来,得到了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卫生局组织处的大力支持。该工程采取“老师团队带学生团队”的形式,有别于中医传统“一对一”的师承模式,一位老师有多名学生,一名学生师从多位名家,不仅加大了人才培养的规模,成批次造就适应基层医疗服务的中医人才,而且跨学科,跨专业,有利于师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全面提高中医诊疗的服务水平。这一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了集体的智慧,有利于形成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滚动效应。
“团队带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该院探索新时期中医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具体步骤,它通过授课、讲座、临证跟师、中医病房实践、病例讨论、学术交流、社会服务、中医社区课题等多种途径进行人才培养。使该“工程”走出院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不仅为本院培养新名中医,还为社区为郊区县培养新名中医,提高社区和郊区县中医师团队的理论与临床应诊水平,打造一方名医造福当地百姓,大大拓展了新名医工程的范围,赋予了新时期“携手工程”新的内涵。
老百姓看病难,难在社区看不好病,农民看不起病,在三甲医院看不上病。北京中医医院“团队带团队”新名中医培养工程延伸到延庆,让农民在第一时间享受三甲中医医院简便廉效的医疗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务,为远郊区县培养中医人才,意义深远。同时,这也是一项双赢的事业,“团队带团队”进延庆,有利于北京中医医院了解基层、了解需求,服务基层,为基层培养急需的人才,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北京中医医院院长王莒生连续9年每半月来延庆中医医院为百姓看病,同时将一支专业和管理队伍嫁接到延庆,受到山区百姓的热烈欢迎。
今年,根据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利用首都中医药丰富资源,做好对内蒙、河北的中医对口支援”工作的总体安排,北京中医医院自2010年5月始,接收河北省选派的9名国家及省级“优秀人才”到医院研修,协助完成“培养高水平中医技术骨干”和“培养中医专科学术带头人”的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