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人民医院主持的“慢性胃病等疾病防治的技术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该项目负责人李灼日认为,瞄准基层需要,因地制宜推广适宜的技术,是这一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推广适宜技术不能靠行政命令
以往的推广模式对适宜技术的选择具有行政命令、经济效益性,尽管推广的力度和技术性及经济效益较高,但是部分卫生适宜技术没有因地制宜满足基层的技术需求,影响了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适用性和持续性。
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坚持三大筛选原则——“以国家项目为主、本院特色自选为辅”、“示范县需要、同时具备技术基础”、“本省有推广基础”。他们采用调研的方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通过组织基层医院申报技术项目、对基层卫生工作人员发放基线调查表和组织基层医院讨论等方式获得初步卫生适宜技术清单,对于技术清单课题组再经过重点申报法、频数权重法相结合筛选卫生适宜技术。最终从47项卫生适宜技术中确定15项进行推广,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检验科及中医科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技术项目。
分级培训发挥“传递”效应
考虑到经济、卫生发展不平衡及地理差别,湖南省人民医院采用分类、分层次的多途径培训方式。根据培训对象、培训条件、培训内容采取了培训班、专业进修班、现场操作指导、网上教学和专项技术培训等方式进行,相关技术推广单位还以宣传栏方式进行介绍,使不同层次的人都能够了解到省级高端技术。
课题组选择进行推广技术的教师,都是年资较高并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专业素质过硬且认真负责。省级专家集中统一培训县、乡级医疗技术骨干作为项目师资,经培训考核合格的技术骨干再分别培训所属村级乡村医生,这样能够充分发挥其在当地推广农村卫生适宜技术中的“传递”作用。
适宜技术在该省五个示范县共培训了2182人次,县级医院培训率达到100%,乡镇卫生院培训率达到80%以上,村级卫生室培训率达到50%以上,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受训人员对其使用率和接受程度都超过95%,总的培训满意度达95%以上。
选择可用性强的技术进行推广
据课题组调查,上世纪80年代以后加入到乡村医生队伍的人数仅为9.9%,大部分为40岁以上的乡村医师,其中84.5%的乡村医生为中专学历,已取得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仅占34.3%.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选择性推广适用面广、可用性强、易为农村和基层医疗卫生防治机构接受的适宜技术,通过对乡村医生的知识培训、技术指导,提高了他们运用新的诊疗知识和技术能力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技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生技术能力提高了,基层医院也因此拓展了业务、赢得了声誉,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如课题组针对湖南胆石症这个较大的病员群体,推广了“胆石病的规范化防治技术”项目,为基层医院提供技术标准和规范,为基层医生提供了技术知识,解决了困扰医生和病人的一大难题。接受卫生适宜技术治疗的病人对于运用的卫生适宜技术满意度为98%以上,95%以上的病人认为运用卫生适宜技术治疗的费用合理,县、乡、村病人就近就医率和治疗率均有提高。
创新医院主导推广模式
目前,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模式有“政府导向+市场主导”、“政府主导+市场导向”和“市场导向+专家指导”三种综合模式。李灼日认为,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及预防的大型医院,能够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城市卫生技术骨干到卫生院送技术、驻点帮教、送管理下乡。
各县卫生局应该负责当地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领导、组织、协调、宣传工作,同时对推广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县级卫生医疗机构应该是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的平台,建立起以技术为纽带的“省—县—乡村”三级机构共同参与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