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浙江省卫生厅组织的“浙江卫生适宜技术下基层工作研讨会”在建德举行,来自义乌、建德、余杭、诸暨、绍兴、安吉等六个示范县的相关负责人,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广运用新技术,提高基层卫生技术服务水平, 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等问题。
记者获悉,今年卫生部继续组织开展“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十年百项计划”,到2015年计划遴选、推广100项左右适宜卫生技术,选择部分地区组织开展“科技进社区”的适宜技术推广和科学知识普及活动。
浙江省也从2009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适宜技术下基层”行动,除了目前六个示范县外,以市、县医疗卫生机构联合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同建设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基地,今年计划针对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特点,分类培育适宜技术应用基地10-15个,推广卫生适宜技术30项以上,还将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并推行优先列入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相关培训项目纳入省级继续医学教育体系,授予省级I类学分等鼓励措施。
省卫生厅科教处蒋健敏处长告诉浙江在线记者,适宜技术要符合安全、价廉、适用、有效、方便等原则,最主要做到三级预防,1、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迟得病;2、小毛病能治好,早诊早治疗,健康问题早处理;3、减少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最终应提高老百姓健康意识,从“治病为主”转为“防病为主”。
会议上还有地方代表提出,个别“十年百项”推广技术拒绝公开,不愿接受交流和学习;地方政府经费迟迟未到位;部分推广技术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
今天会议同时还推广了一项用于诊断小儿佝偻病的骨碱性磷酸酶检测技术,来自六个示范县的80多名社区责任医生,在项目发明人、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加义教授和省医科院的专家指导下学习和进行了现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