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能力薄弱、保健服务意识较差,一直以来是制约社区卫生发展的“短板”。昨天,随着卫生部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苏州)基地首届学员结业典礼的落幕,这样的情形将开始得以改变——
昨天,卫生部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苏州)基地首届学员结业典礼在市会议中心举行。首届结业的26名学员不仅成为我市首批全科医生,在全省也是第一批。
26名经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的加入,为社区卫生注入新的活力,我市社区卫生将由此迈入能力大提升的发展新阶段。而到2011年,我市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将拥有2-3名全科医生。
理念转变:全科医生要主动服务
“三年的培训,让我们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有了提高,但最主要的还是服务理念的转变。 ”将在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全科医生王燕向记者说出了她三年来的培训心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她说,三年前刚从大学毕业,根本不知道全科医生跟医院专科医生有啥区别,是不是就是什么都要会一点的“万金油”。而现在王燕深切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重担。“要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发展社区卫生是重点,新医改中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这几项重要内容都是在社区通过全科医生来完成。 ”“当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最关键的是要主动和居民联系,不能像医院医生一样坐等病人来。 ”在润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习4个多月的赵宗权对全科医生的主动服务意识深有体会。这阶段小赵经常往友联一村的方好婆家跑。方好婆今年90多岁,因中风瘫痪在床。小赵每次去,都要给好婆做次体检。由于缺乏护理常识,好婆有一阶段还长了褥疮。小赵不仅交待其家人如何翻身、防褥疮的方法,还隔三岔五跑去换药。小赵已经说好,下次去要带个心电图机,帮好婆做个心电图。
专业培训:说苏州话是“基本功”
“我们培养的不是高精尖人才,而是理论扎实、技能完备的实用性人才。 ”市立医院党委书记黄敏负责全科医生的培训教育工作。据了解,由于没有现成、完备的全科医生培训资料和体系,市立医院作为卫生部首批全科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在培训计划、基地建设、教学内容、带教等方面都做了积极探索,并得到卫生部科教司、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省全科医学培训中心的肯定。而为了能和市民交流顺畅,培训基地还将说苏州话、沟通技巧等方面作为培训内容。
该基地招收的学员为医学本科毕业生。为了让学员能安心学习,除学员培训费由政府承担外,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人事档案、医师资格和注册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在硬件方面,市立医院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7000平方米的全科医师培训专用教学基地。医院还特别选派带教老师参加由卫生部、省卫生厅组织的全科医师师资培训,如今已有32位老师分别获得卫生部和省卫生厅颁发的全科医学师资证书。为了能让学员有问题能及时解答,医院还特别帮他们开了“小灶”,除了班主任老师之外,每个学生都有一名导师,进行一对一带教,无论是生活问题,还是学习问题,随时提问,随时解答。“全科医生究竟要掌握哪几项专业技能,理论知识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些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 ”黄敏介绍,他们目前是采用理论学习加社区实践的教学方法,通过从书本到实践的几个来回,学习也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社区什么问题都可能遇到,因此培训内容一定要广,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判断疾病情况,若有危急还要送医院治疗。 ”
2011年:每个社区至少有两名全科医生
步行10到15分钟就能得到基本医疗服务的梦想,在苏州已成为现实。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在硬件方面已达到相当水平,已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7家、站112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及率和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据有关规定,到2011年,我市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将配备2至3名经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那么,按现在的培训能力能否完成呢?“全科医生培训,对苏州来说还刚起步,需求量还很大。 ”市卫生局社区处负责人计永昌介绍说,市立医院作为卫生部的培训基地,自2006年以来已招收94名学员,接下来,市中医院、各县级市综合性医院和中医院都将设立省级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共13家。“每个培训学员都会和将来的工作单位签协议,到2010年有300名左右,应该差不多。 ”
全科医生的全新“注入”,不仅会改变目前社区医生年龄老化、学历低、技术水平薄弱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在今后能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据了解,为了能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今后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卫生服务站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机构,人员、标识、药品、财务、服务、信息、制度、考核等8个方面由中心统一管理。也就是说,随着全科医生培训工作的全面展开,全科医生来到乡村做乡村医生也将在今后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