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其主要内容是: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2)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性的反映
(3)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
(4)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5)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有真实的反映和不真实的反映
(6)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2、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
在认识系统中,认识主体是首要因素,对认识活动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同时,认识主体最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担负着使实在客体向观念转化的任务。具体表现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①主体通过能动的活动,把物质存在的某一部分纳入到认识活动中,使其成为认识的客体同主体结成认识关系。
②主体通过认识工具作用于客体,使客体信息为主体所接受。
③主体对客体信息进行能动地加工,整理和重构。
④主体对客体信息地意义,含义作出解释和概括。
3、实践与认识(理论)的原理:
综合原理:
①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实践。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
②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无限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③主体与客观,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的。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没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5、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真理标准的辨证法):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或者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这就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辩证法。
(2)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指:
①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实践,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实践对一切认识最终都能作出检验,没有实践检验不了的认识,这一点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3)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①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因此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不能完全驳倒或证实现存的一切认识。
②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的,是一个过程。因此,一定历史阶段的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6、思维方法在认识中的作用:
①思维方法对认识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使杂乱的感性材料有序化,使思维客体相互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联系。
②思维方法对于思维的具体操作运行有重要的规范作用。
③思维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活动的成果决定着主体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客体以及正确性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