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传统意义的天才,他们并非都是名校出身,他们也非有很高的考研分数。高校里他们是一群普通的学生,考研路上也是毫不起眼的人群。在艰难的考研路途,他们或横跨专业,或出人意外,或直接攻博,他们都以不同的成功方式记录了考研时代的悲壮岁月。
我们学医的人中,读研的人大致有三类:一是直接从本科考上的;一是像我这样做了几年老师,没有直接接触手术刀的;再是做了几年医生后再考的。
对本科直考生而言,考研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避开不容乐观的就业,并且为了日后有更好的发展。而这样选择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公共课的内容,特别是英语还没忘记,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时相对容易;毕业后年龄也相对于其他两类研究生较小,好找工作。而劣势则是:对自己在临床医疗中所欠缺的知识和技能缺乏足够的认识。
我考研的目的简单明了:不喜欢教书,借着考/读研换行业(由教师转为医生)。而我这样的人考研也占了便宜的,毕竟我所在的学校虽然收入不高,但工作悠闲。故不用辞职考研,考研所费成本很小。我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这使我在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及考试答题中占到优势。
我有一本科的同学毕业后做了医生,虽然收入和社会地位都高于我,但最后还是辞职和我一起考研。因为他是辞职考,所以目标十分明确,属于破釜沉舟一类,也考上了。在考研时,我同学因工作后一直从事临床工作(肿瘤科),故他在内外科及专业课复试中占了优势。
对于考研,我个人觉得应届考生可能对自己的人生目标看得不太清楚,可以考虑在工作2~3年后再考。这样的做法可以在研究生学习中更有针对性。
填报技巧和公共课复习
报考学校和专业也是一门小学问。当时时间紧迫,我选择了专业基础课当中的“病理学”的专业。认真研究了重庆医科大学和华西医科大学2000~2002年的病理学试题后,我因华西的试题稳定且重点突出,故最后报考了华西肿瘤学专业。
在复习备考中我发现最令自己头痛的是英语。以我的个人经验来看,“星火式”和“王长喜”英语词汇太过于繁杂琐碎,尤其不适合时间较紧的考生,我推荐“新东方”考研英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词汇。如果你基础较差,建议至少提前半年开始复习,每天至少背两小时单词,尤其是要反复记忆,直至考前一天。
至于阅读理解,我觉得求精不求多,只需要做100篇左右和题难度差不多的阅读理解即可,但要反复地做,每篇文章至少做5遍,每次都做在草稿纸上练习,以免再做时有提示。在做阅读理解时,最好全文翻译,这样翻译的复习也一并完成了。在复习词汇和阅读理解时,背单词和做阅读理解要结合起来,在保证准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自信心会无数次地遭到打击,所以要咬牙坚持住。
西医综合复习
我由两次参考经历比较得出,如果西医综合一科你想考到125分以上,且又有充足复习时间的话,那么你一定要仔细看书、反复做模试题。如果你仅把目标分数锁定在100~120分之间,就可先不看书,而是以模试题和往届题为中心开始复习。其中于吉人的预测题覆盖率很高,且和题较为接近,明显优于肖毅的预测题。
考前两个月就该开始做题了,每天一套。第一轮先把所有题做一遍,并且把每套题的生理、生化、病理、内科、外科部分划出来并单独统计分数,记录自己各部分的正确率,并在每套题做完后,把错的题通过查书,并结合于吉人的答案(但有少许错误,以教科书为准)弄懂。第一轮复习完后,第二轮就根据自己的薄弱点,按已划出的各部分重点突破之。
初考上线后,紧接着将面临复试的问题,我觉得可以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和所报专业的情况来复习。我报考的方向是“肿瘤基因治疗的基础和临床”,故买了本《肿瘤学》(研究生用),就其中基因治疗部分详细阅读,另外把内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中中国人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挑出来详读,同时重视病理学改变。另外还准备了英语的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