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泌尿系统疾病
考试内容1.肾小球肾炎1.各型病理变化2.临床病理联系2.慢性肾盂肾炎1.病理变化
第一节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病,是以肾小球损伤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炎症性质属于增生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复合物型和抗肾小球基底膜型两种。
一、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病理变化(1)光镜:病变累及双肾大部分肾小球,早期以渗出性病变为主,毛细血管充血,通透性增强,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少量血浆蛋白质进入肾小球球囊;后期以增生性病变为主,肾小球肿大,肾小球内细胞数目显著增多,主要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系膜细胞增生肿胀。
(2)电镜: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之间可见有电子致密物沉积,其形状如"驼峰".足细胞突融合消失。
(3)免疫荧光:血管系膜区可见颗粒状荧光。
(4)大体:双肾肿大、充血,被膜紧张、色红,故称大红肾。肾表面有散在的出血点,又称为"蚤咬肾".
2.临床病理联系(1)尿的变化:可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少尿,严重者可无尿。
(2)水肿:由于病人少尿及水钠潴留,可出现水肿。
(3)高血压:轻中度高血压,主要与钠水潴留引起的血容量增加有关。
二、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病理变化(1)光镜:特征性病变是肾小球内有新月体或环形体形成,间质内有多数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炎细胞浸润。
(2)电镜:肾小球基底膜见电子致密物沉积,基底膜增厚,局灶性断裂或缺损。
(3)免疫荧光:沿毛细血管壁呈连续的线形荧光。
(4)大体:肾体积增大、苍白,皮质内可见散在出血点。
2.临床病理联系(1)明显血尿:与基底膜缺损有关。
(2)少尿、无尿、氮质血症:肾小球由于有新月体形成,滤过率严重减少,故临床出现少尿甚至无尿,代谢产物不能由肾脏排出而引起氮质血症。
(3)高血压:肾缺血后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多,引起高血压。
三、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1.病理变化(1)光镜: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均匀一致性增厚。
(2)电镜:电子致密物沿基底膜外侧呈钉状突起。
(3)免疫荧光:沿基底膜表面呈颗粒状荧光。
(4)肉眼:肾体积增大、苍白,有"大白肾"之称。
2.临床病理联系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即低蛋白血症,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四、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是各种肾小球肾炎终末期病变,不是一个独立类型的肾小球肾炎。
1.病理变化(1)光镜:大量肾小球纤维化及透明变性,所属的肾小管萎缩、消失,使纤维化、透明变性的肾小球相互靠拢集中;残存的肾小球代偿性肥大,所属肾小管扩张;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见多数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2)大体:继发性颗粒状固缩肾。
2.临床病理联系(1)尿的变化:多尿,低比重尿,夜尿增多。
(2)贫血:肾脏组织损伤重,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同时长期肾功能不全引起的氮质血症和自身中毒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所以病人出现贫血。
(3)高血压:肾组织严重缺血,肾素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4)氮质血症和肾功能衰竭:晚期代谢废物不能排出,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等原因使肾功能衰竭。
重要知识点:各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各是什么?
例题:1.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主要增生的细胞是:A.肾小球旁细胞B.肾小球系膜细胞C.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D.肾小球球囊壁层上皮细胞(答案)
E.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2.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病理特点是:A.肾间质纤维化B.肾小管萎缩C.部分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D.大部分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答案)
E.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3.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增生的细胞是:A.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B.肾小球球囊脏层上皮细胞C.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答案)
D.肾小球内皮细胞E.肾小球系膜细胞
第二节慢性肾盂肾炎
肾盂肾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肾盂与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大肠杆菌是常见的病原菌。肾盂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病理变化1.光镜①病变夹杂在相对正常肾组织之间,呈明显不规则分布。②病灶区肾实质破坏呈明显纤维化,肾小管多萎缩、纤维化。③间质见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浸润。④残存的肾单位代偿性肥大。
2.大体病变可累及一侧或两侧肾。肾体积缩小,质地变硬。病灶分布不规则,呈粗大凹陷性瘢痕状。肾盂和肾盏因瘢痕收缩而变形,肾黏膜粗糙呈皱纹状。
重要知识点:肾盂肾炎与肾小球肾炎不同点。
1.病变性质不同前者为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后者是肾变态反应性增生性炎症。
2.病变范围不同前者主要累及肾间质,可为一肾或双肾;后者累及双肾绝大部分肾小球。
3.大体肾盂肾炎在肾表面形成大小不一的凹陷性瘢痕;肾小球肾炎最终为颗粒状固缩肾。
第九单元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考试内容1.乳腺癌1.常见组织学类型2.转移途径2.子宫颈癌1.组织学类型2.扩散与转移
第一节乳腺癌
一、常见组织学类型1.非浸润性癌非浸润性癌分为导管内原位癌及小叶原位癌。
(1)导管内原位癌:又称导管内癌,发生于中、小导管,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管壁基底膜完整。癌细胞在导管内常形成细胞团充满管腔,癌细胞团中央常发生坏死,这是诊断此型癌的依据。
(2)小叶原位癌:癌细胞限于小叶内的腺泡或终末导管内。
2.浸润型癌(1)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向间质浸润,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根据实质与间质比例不同分为:①硬癌:癌细胞少而间质多;②单纯癌:实质与间质比例大致相等;③不典型髓样癌:实质多而间质少,癌细胞较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常见,间质内一般无淋巴细胞浸润,预后较差。
(2)小叶浸润癌:由小叶原位癌发展而来,癌细胞突破末梢导管基底膜向间质浸润所致。
(3)典型髓样癌:癌组织实质多,弥散分布,间质少。坏死较多,常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二、转移途径1.直接蔓延可沿结缔组织间隙和筋膜浸润。甚至侵入胸肌。
2.淋巴管转移是乳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最早转移到同侧腋窝淋巴结,晚期可转移到锁骨上下及乳内淋巴结等。
3.血管转移晚期可经血道转移到肺、肝、骨及脑等处。
第二节子宫颈癌
一、组织学类型子宫颈癌大部分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腺癌,其他类型癌很少。
1.鳞状细胞癌(1)早期浸润癌或微灶浸润型鳞状细胞癌,是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并浸润到基底膜下方的间质内,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rn,没有血管浸润也无淋巴结转移。
(2)浸润型鳞状细胞癌,形态与其他鳞状细胞癌相似,浸润间质深度超过5mm.2.腺癌少见,通常起源于子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和子宫颈腺上皮,其形态与一般腺癌相同。
二、扩散与转移途径1.直接蔓延癌组织向下侵犯阴道,向上侵犯子宫体,向两侧可侵及子宫颈旁及盆腔组织。晚期可浸润到直肠及膀胱。
2.淋巴管转移可沿淋巴道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
3.血道转移很少见,晚期发现,最常见部位是肺、骨、肝和脑等器官。
重要知识点:乳腺癌、子宫颈癌的常见组织类型与转移途径各是什么?
第十单元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考试内容1.结核病(1)基本病理变化(2)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和结局(3)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和病理变化2.细菌性痢疾(1)病理变化(2)临床病理联系3.伤寒(1)肠道病变(2)临床病理联系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病理变化(2)临床病理联系5.流行性乙型脑炎(1)病理变化(2)临床病理联系6.血吸虫病(1)基本病理变化(2)肝、肠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第一节结核病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全身各器官均可发生,但以肺结核最多见。其病变特点是病灶组织内形成结核结节。
一、基本的病理变化1.病理变化(1)渗出为主的病变: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性炎,早期病灶内有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常发生于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
(2)增生为主的病变:形成具有一定诊断特征的结核结节即结核性肉芽肿。结核结节由干酪样坏死、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及少量纤维细胞构成。
(3)坏死为主的病变:坏死为主。大体上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称干酪样坏死,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渗出、增生和坏死三种变化往往同时存在,而以某一种改变为主,而且可互相转化。
2.结核病基本病变的转化规律(1)转向愈复:主要表现为病变的吸收消散、纤维化、纤维包囊和钙化。
(2)转向恶化:病灶扩大、溶解播散,包括支气管播散和血道播放。
二、肺结核病(一)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变化和结局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称原发性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故又称儿童型肺结核病。
1.病理变化(1)部位:常位于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胸膜处。以右肺多见。
(2)病变:以渗出、坏死性病变为主。
(3)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特征性病变,即肺原发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X线检查肺内原发病灶和肺门淋巴结干酪样坏死灶及淋巴管炎,阴影相连,形成哑铃状阴影。
2.结局90%原发性肺结核病患者由于免疫力逐渐增强而自然痊愈。少数患儿因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变发生恶化,造成播散。
(1)淋巴管播散:沿淋巴管播散至气管、支气管旁、纵膈、锁骨上下及颈部淋巴结。
(2)血管播散:结核杆菌人血,引起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3)支气管播散:肺原发结核灶侵及相连支气管沿支气管播散。
(二)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和病理变化是指再次感染结核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年人,故称成人型肺结核病。
1.病变特点①病变多从肺尖开始;②病变常局限在肺内,不易经血管、淋巴管播散,以支气管播散为主,③病程长,病变复杂,新旧病变共存。
2.常见类型(1)局灶型肺结核:多为继发性肺结核的早期病变,病变常位于肺尖,右肺多见。X线检查,肺尖部显示单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结节状阴影。病灶多数纤维化、钙化而痊愈。患者常无自觉症状,属无活动性肺结核一类。
(2)浸润型肺结核:是继发性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病变多位于锁骨下区,故又称锁骨下浸润。病灶中央常有较小干酪样坏死区,周围有病灶周围炎包绕。X线检查可见病灶呈边缘模糊的云雾状阴影。患者常有低热、盗汗、咳嗽、咯血等症状。痰中可查出结核杆菌。如及时治疗,多数可吸收或部分吸收,部分变为增生性病变。最后通过纤维化、包裹、钙化而痊愈。如病人免疫力差或未及时治疗,则病灶扩大,干酪样坏死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形成急性空洞。急性空洞壁薄,参差不齐,如经及时治疗,易于愈合;若经久不愈,则洞壁因纤维组织增生而变厚,逐渐演变为慢性纤维空洞型结核。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为成人慢性肺结核的常见类型。
病变特点:①肺内存在一个以上的厚壁空洞;②同侧或对侧肺内可见经支气管播散的病灶,新旧不一,大小不等,部位愈下则病变愈新鲜。由于空洞与支气管相通,成为结核病的传染源,故此型有开放性肺结核之称;如空洞壁的干酪样坏死侵蚀较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严重者危及生命;本型有肺组织的严重破坏,可导致肺组织广泛的纤维化,形成肺动脉高压,引起肺源性心脏病。
(4)干酪性肺炎:少见,出现在机体免疫力差或变态反应过强时,病变处为渗出性病变和干酪样坏死。坏死液化后可形成多数急性空洞。病变可累及一个或数个肺叶。患者常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预后很差。
(5)结核球:系孤立的、纤维包裹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直径为2-5cm,又称结核瘤。是相对静止的病变,但有潜在恶化的危险,故临床上多采取手术切除。
结核性胸膜炎:①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渗出的主要为浆液,量多时可致胸腔积液。②增生性结核性胸膜炎:以增生性病变为主,可有纤维素渗出,病变多发生纤维化,使胸膜粘连、增厚。
重要知识点:1.结核结节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对结核病具有诊断意义;典型的结核结节由中央干酪样坏死、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和少数成纤维细胞组成。
2.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是原发综合征。即肺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的淋巴结结核。
3.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区别区别点原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结核杆菌感染初次再次发病人群儿童成人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或过敏性先无,病程中发生有病理特征原发综合征病变多样,新旧病灶共存,较局限起始病灶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肺尖部主要播散途径多为淋巴管和血道多为支气管病程短,大多自愈长,波动性,需治疗
4.结核球又称结核瘤,不是肿瘤。直径2.5cm,为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常位于肺上叶,有时X线上很难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
5.继发性肺结核病中浸润型肺结核最常见。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具有传染性,亦称为开放性肺结核病。
例题:1.结核结节中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成分是:A.朗格汉斯巨细胞和淋巴细胞B.朗格汉斯巨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答案)
C.淋巴细胞和上皮样细胞D.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E.纤维母细胞和异物巨细胞2.成人肺结核病最常见的类型是:A.局灶型B.浸润型(答案)C.慢性纤维空洞型D.干酪样肺炎E.结核性胸膜炎3.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属于:A.急性增生性炎B.纤维性炎C.化脓性炎D.变质性炎E.特殊性炎(答案)
4.关于继发性肺结核,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病变多从肺尖开始B.肺门淋巴结一般无明显病变C.病变在肺内蔓延主要经血道播散(答案)
D.形成空洞较原发性肺结核病多见E.病程较长,新旧病变交杂存在5.不属于继发性肺结核临床病理特征的是:A.病变多从肺尖开始B.主要沿支气管播散C.病程较长,渗出、增生、坏死病变并存D.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答案)
E.多见于成人6.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病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多见于儿童B.肺内原发灶多位于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胸膜处C.结核菌侵入淋巴管播散D.原发综合征是其病变特点E.多数患者须经积极适当的治疗才能痊愈(答案)
第二节细菌性痢疾
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假膜性肠炎,病变主要发生于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根据肠道病变特征、全身变化及临床经过的不同,菌痢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急性细菌性痢疾其典型病变过程为初期急性卡他性炎,随后是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溃疡形成,最后愈合。假膜呈糠皮状,溃疡多较浅表呈"地图样",并发症少见。临床上有阵发性腹痛、腹泻等症状,里急后重和排便次数增多。
二、慢性细菌性痢疾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菌痢。多由急性菌痢转变而来,以福氏菌感染者居多。肠道新旧病灶同时存在,慢性溃疡边缘不规则,黏膜常过度增生而形成息肉,最后肠壁不规则增厚、变硬,甚至出现狭窄。临床上有腹痛、腹泻、腹胀等肠道症状,如炎症加剧可出现急性菌痢症状。患者是慢性带菌者,常成为传染源。
三、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本型特征为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重,但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微,多见于2-7岁的儿童,发病后数小时即可出现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而死亡。肠道病变为泡沫性肠炎。
重要知识点:细菌性痢疾主要累及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性质是假膜性炎症。假膜呈糠皮样,溃疡多表浅,呈"地图样".临床症状主要是腹痛、腹泻、腹胀、里急后重。
例题:急性菌痢黏膜溃疡形成的原因是:A.肠壁血液循环障碍B.血栓形成C.细菌毒素D.中性粒细胞释放的蛋白酶使假膜溶解脱落(答案)
E.肠内容物的机械性损伤
第三节伤寒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症,病变性质属于急性增生性炎症。特征性病变是伤寒小结,具有诊断意义。
一、病理变化主要累及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的巨噬细胞有较强的吞噬能力,胞质内常含有被吞噬的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碎片,这些巨噬细胞被称为伤寒细胞。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小结,被称为伤寒小结或伤寒肉芽肿,具有病理诊断意义。
肠道病变主要累及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按病变发展过程分四期,每期大约l周。
1.髓样肿胀期由于巨噬细胞大量增生及伤寒肉芽肿形成,使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略肿胀,隆起于黏膜表面,色灰红,形似脑回。
2.坏死期在髓样肿胀处肠黏膜发生坏死,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细菌毒素的作用和伤寒细胞大量增生压迫毛细血管引起缺血,以及机体过敏反应等所致。
3.溃疡期坏死肠黏膜脱落后形成溃疡。溃疡边缘隆起,底部不平。在集合淋巴小结发生的溃疡,其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孤立淋巴小结处的溃疡小而圆。溃疡一般深达黏膜下层,严重者可深达肌层浆膜层,易发生肠出血、肠穿孔。
4.愈合期肉芽组织增生将其填平,溃疡边缘上皮再生覆盖而告愈合。因溃疡长轴与肠纵轴平行,一般不引起肠狭窄。
二、临床病理变化典型伤寒肠道病变的发展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髓样肿胀期,由于败血症、毒血症逐渐加重,临床上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患者体温呈梯形上升,伴全身乏力、肝脾肿大、相对缓脉和皮肤玫瑰疹以及白细胞减少。此期血培养,特别是骨髓培养阳性率较高。皮肤玫瑰疹是由于真皮浅层内细菌栓塞,引起小灶性炎症及毛细血管充血所致。坏死期和溃疡期中毒症状更加明显,患者持续高热,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溃疡期易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大便细菌培养阳性。与此同时,机体免疫力逐渐增强,特异性抗体增多,肥达反应效价不断升高,一直持续数月。愈合期体温下降,症状随之缓解。
重要知识点: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增生性炎症,主要累及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尤以回肠下段集合淋巴小结和孤立淋巴小结最为突出。典型的肠道病变分四期:①髓样肿胀期;②坏死朋;③溃疡期;④愈合期。临床上有持续高热、相对脉缓、肝脾肿大、皮肤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症状,并发症有肠出血、肠穿孔等。因肠道溃疡纵轴与肠纵轴相同,不易形成肠狭窄。
例题:1.伤寒的肠道病变主要发生在:A.回肠下段(答案)B.回盲部C.盲肠D.乙状结肠E.直肠2.病变早期以增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是:A.伤寒(答案)
B.白喉C.风湿性心包炎D.急性重型肝炎E.流行性乙型脑炎3.伤寒小结的主要组成细胞是:A.类上皮细胞B.淋巴细胞C.多核巨细胞D.巨噬细胞(答案)E.浆细胞4.下列肠道传染病中最易引起穿孔的是:A.肠结核病B.阿米巴痢疾C.肠伤寒病(答案)D.细菌性痢疾E.肠道真菌病
第四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性质是化脓性炎症,主要累及大脑顶叶、大脑额叶及脑底的脑脊髓膜。
一、病理变化1.镜下蛛网膜下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少量单核细胞及纤维性渗出物,血管扩张充血。
2.大体脑脊髓膜高度充血,蛛网膜下腔内有大量灰白色或灰黄色脓性渗出物。
二、临床病理联系1.脑膜刺激症状表现为颈项强直,屈髋伸膝征阳性。颈项强直是由于炎症使颈神经根肿大,通过椎间孔时受压,颈部运动时产生疼痛,故肌肉保护性痉挛。若腰骶部神经根受炎症波及,当屈髋伸膝时,因牵拉坐骨神经引起疼痛而出现阳性体征。
2.颅内压升高的症状由于脑膜血管充血,蛛网膜下腔脓性渗出物堆积,蛛网膜颗粒堵塞使脑脊液回流吸收障碍,导致颅内压升高,患者可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昏迷、抽搐及小儿前囟饱满等颅内压升高症状和体征。
3.脑脊液改变如压力升高,混浊,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蛋白含量增多,糖及氯化物减少,培养及涂片可找到致病菌。
少数患者起病急骤,迅速出现休克和皮肤、黏膜、双侧肾上腺等广泛出血,以及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称华一佛综合征。脑脊髓膜病变不明显。其发生机制是大量内毒素释放入血引起中毒性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结果。
重要知识点: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主要累及大脑顶叶、额叶及脑底的脑膜。临床上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颅压升高等。
例题: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哪种细菌引起的:A.脑膜炎双球菌(答案)
B.金黄色葡萄球菌C.溶血性链球菌D.淋球菌E.绿脓杆菌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典型的病理变化是:A.神经细胞坏死、变性B.脑软化灶形成C.噬神经细胞现象D.蛛网膜下腔脓性渗出物堆积(答案)
E.淋巴细胞袖套状浸润
第五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是由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病变性质是变质性炎症,儿童发病率高,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其传播媒介为蚊虫。主要是三节吻库蚊。病变广泛累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尤以大脑皮质、基底核、视丘为重。
一、病理变化(一)大体脑膜充血,脑水肿,脑皮质、基底核、视丘可见粟粒大或针尖大的半透明软化灶。
(二)镜下1.血管反应和炎症反应血管扩张充血,脑组织水肿,血管周围间隙增宽,可见出血:炎细胞浸润,主要以变性坏死的神经元为中心,或在血管周围间隙形成血管套,炎细胞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为主。
2.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细胞变性表现为细胞肿胀,核偏位,胞浆内空泡形成,尼氏小体消失,在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常有增生的小胶质细胞围绕,形成卫星现象。增生的小胶质细胞吞噬变性坏死的神经元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
3.软化灶形成神经组织发生局灶性坏死液化,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浅的筛网状病灶。
4.胶质细胞增生呈弥散性或灶状分布,可形成小胶质细胞结节。
二、临床病理联系嗜睡和昏迷常是最早出现和主要的症状,颅神经核受损导致颅神经麻痹症状。可见颅内压升高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疝而死亡,一般脑膜刺激症状较轻。
重要知识点: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蚊虫传播的,以变质性炎症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病变主要累及大脑皮质、基底核、视丘。病理变化特征为脑软化灶形成。见噬神经细胞现象、卫星现象、小胶质细胞结节形成及血管旁淋巴细胞血管套形成等。主要临床症状是嗜睡和昏迷。
例题:1.在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变中,哪项是错误的:A.大脑内有软化灶形成B.浸润细胞主要为淋巴及单核细胞C.神经细胞有变性坏死D.蛛网膜下腔常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答案)
E.小胶质细胞增生浸润形成结节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类型是:A.变质性炎症(答案)B.化脓性炎症C.肉芽肿性炎症D.增生性炎症E.渗出性炎症
第六节血吸虫病
一、病理变化1.尾蚴所致的损害——尾蚴性皮炎尾蚴性皮炎是皮肤的变态反应性炎症。钻入皮肤的尾蚴头腺分泌毒素和溶组织酶等,引起真皮毛细血管充血、水肿、出血,并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或荨麻疹,奇痒。
2.童虫所致的损害童虫移行至肺时,引起相应部位组织充血、出血、水肿,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伴发血管炎或血管周围炎;患者咳痰中带血。
3.成虫所致的损害成虫对机体的损害较轻,其代谢产物可引起寄生部位的静脉内膜炎和静脉周围炎,可引起轻度贫血、肝脏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死亡的成虫周围可形成嗜酸性脓肿。
4.虫卵所致的损害虫卵在肝、肠、肺组织中沉集所引起的损害是本病主要病变。
(1)急性虫卵结节:大体观为灰黄色粟粒至黄豆大小结节。镜下见结节中央有一至数个成熟虫卵,虫卵表面见放射状嗜酸性均质棒状物,周围为坏死区和嗜酸性脓肿。
(2)慢性虫卵结节:急性虫卵结节形成约l0天后,虫卵内毛蚴死亡,坏死物质被吸收,虫卵破裂或钙化,周围出现类上皮细胞、异物巨细胞和淋巴细胞,类似结核结节,故又称假结核结节,属于异物性肉芽肿性病变。
二、肝、肠的病理变化及后果1.肝脏虫卵随门静脉血分流抵达肝内汇管区门静脉末梢分支内,以肝左叶更为明显。早期镜下见汇管区附近有较多急性虫卵结节,肝窦充血,肝细胞变性,小灶状坏死或压迫性萎缩;大体见肝脏轻度肿大,表面及切面见灰黄色粟粒或绿豆大小结节。晚期镜下见慢性虫卵结节,继而纤维化,导致血吸虫性肝硬化,由于病变主要发生在汇管区,肝小叶未遭受严重破坏,故不形成假小叶,但汇管区纤维化明显;大体见肝体积变小、变硬,表面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结节及散在的浅沟纹,切面见增生的纤维组织沿门静脉呈树枝状分布,因此又称为干线型肝硬化。
临床上,由于汇管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和虫卵本身可压迫、阻塞肝内门静脉分支,并可伴发血栓性静脉炎,故有明显的门静脉高压,常出现巨脾、腹水、食管下段静脉曲张等。
2.肠道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也常波及右半结肠和阑尾。早期肠黏膜充血水肿,重者坏死脱落,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虫卵可随坏死组织落入肠腔,因此在大便中可查见虫卵。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脓血便。晚期由于虫卵反复沉积,肠黏膜反复发生溃疡。形成假结核结节并伴纤维化,可引起肠壁增厚、变硬或息肉状增生,严重者可致肠腔狭窄与梗阻。一些病例甚至可以癌变,因肠壁纤维化,虫卵不易排入肠腔,故晚期病人大便中不易查到虫卵。
重要知识点:1.血吸虫尾蚴、童虫、成虫、虫卵所造成人体的损害各有什么?
2.急、慢性虫卵结节各由哪些组织组成?
3.肠道、肝脏血吸虫病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各是什么?
例题:1.血吸虫可引起的变化中,哪项是错误的:A.尾蚴性皮炎B.肠系膜及肝门静脉炎及周围炎C.急性虫卵结节D.肠嗜酸性小脓肿E.脾内坏死结节(答案)
2.肠道血吸虫病,一般不发生:A.肠黏膜溃疡B.肠黏膜息肉C.肠黏膜虫卵结节形成D.肠出血、肠穿孔(答案)
E.肠壁增厚,肠腔狭窄3.血吸虫虫卵主要沉着的部位是:A.乙状结肠、直肠、肝脏(答案)
B.回盲部、升结肠、肝脏C.乙状结肠,肺脏D.升结肠、肝脏E.肝脏、回肠
医学考研病理学重点知识(一)
医学考研病理学重点知识(二)
医学考研病理学重点知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