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感染是指病毒通过黏膜或破损皮肤等途径侵入机体,在局部或全身的易感细胞内复制增殖,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一)细菌对病毒感染的反应
包括:①发生细胞病变,引起细胞死亡;②无明显变化,病毒虽在细胞内繁殖而宿主细胞仍继续分裂繁殖,此为稳定状态的非杀细胞性感染;③整合感染,引起细胞转化;④调节细胞凋亡。细胞对病毒的易感性取决于病毒的吸附及向细胞内释放核酸。病毒吸附蛋白以及靶细胞上的特异病毒受体起重要作用。
(二)免疫病理损伤
包括宿主细胞出现自身抗原导致自身免疫病、免疫复合物形成并沉着于毛细血管基底膜或关节滑膜等部位所造成的免疫损伤以及许多病毒感染抑制宿主免疫功能。
(三)病毒侵入途径与传播
1.侵入途径:根据不同侵入途径分为呼吸道病毒和肠道病毒等,还有一大群由吸血节肢动物为媒介,通过叮咬吸血,在脊椎动物间传播的虫媒病毒。有些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并非由一种途径,而是多途经侵入人体。
2.体内传播:病毒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肤等途径在人群中不同个体间传播的,称水平传播;有些病毒可经胎盘或产道直接由亲代至子代的传播,称垂直传播。传播方式有上皮表面传播、侵入上皮下组织、通过血流进入全身、越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通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从外围神经纤维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四)抗病毒免疫
1.非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可吞饮病毒,在抗病毒血症中有显著的保护作用。NK细胞能杀伤许多病毒感染靶细胞。由病毒感染细胞合成或其他非病毒因子诱生的干扰素能诱生抗病毒蛋白,限制病毒的扩散。
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方面。病毒为严格细胞内寄生微生物,以细胞免疫为主,主要起清除病毒感染,促使疾病痊愈的重要作用。体液免疫作用于体液中存在的病毒,IgG和lgM能在血流中直接中和病毒,形成的复合物易被巨噬细胞吞噬、降解,使病毒丧失感染力,在抗病毒免疫中也占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