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理:血细胞内的醋酸AS-D萘酚酯酶与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蓝色沉淀,定位于胞质内。氟化钠抑制试验是以相同方法制备2份基质液,其中一份加入适量氯化钠,另一份不加氟化钠作对照。将已固定的2张相同标本的涂片混入这2种不同基质液中,分别作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属于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用油镜观察计数100或200个被检细胞,分别计算医学敎^育^网收集整理出抑制前和抑制后的阳性率和阳性积分,按下述公式计算出抑制率。
抑制率(%)=(抑制前阳性率或阳性积分-抑制后阳性率或阳性积分)/抑制前阳性率或阳性积分×100
所谓抑制是指氟化钠试验的抑制率大于50%。
(2)结果判断:染色阳性结果为胞质中出现棕黑色颗粒沉淀:①(一)无颗粒沉淀,为0分。②(±)颗粒少量、稀疏,为0.5分。③(+)胞质内1/2区域出现颗粒沉淀,为l分。④(++)胞质内3/4区域出现颗粒沉淀,为2分。⑤(+++)胞质内布满颗粒沉淀,为3分。⑥(++++)胞质内充满浓密的颗粒沉淀,为4分。
(3)正常血细胞的染色:
1)粒细胞系统:原粒细胞为阴性反应或阳性反应,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为阳性反应,一般为(+)~(++),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2)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为阴性反应或阳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均为阳性反应,一般为(++)~(+++),此反应能被氟化钠抑制。
3)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呈弱阳性反应,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4)红细胞系统:早期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医学敎^育^网收集整理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程度逐渐减弱,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5)巨核细胞和血小板:为阳性反应。
(4)临床意义:帮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原始单核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为阳性反应,此反应被氯化钠抑制。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时,部分白血病细胞的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部分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