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7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脂蛋白[LP(a)]水平,统计相关资料,以探讨LP(a)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72例,诊断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4例,年龄(53±9)岁,病程1个月~5年,无任何并发症,肝肾功能均正常。合并症组38例,年龄(53±9)岁,病程5~15年。其中下肢血管病变12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一处以上,临床有间歇性跛行、足溃疡等,糖尿病肾病26例,诊断符合糖尿病肾病Mogensen分期肾病Ⅲ期以上。健康对照组24例,年龄(52±8)岁,肝肾功能正常,无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无出血及血栓史。
1.2方法
禁食10h,次日清晨抽取肘静脉血,分离血清,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仪上测定LP(a)。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表示。异常例数比较采用χ2检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LP(a)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健康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症组相关资料比较注:LP(a)异常值≥300mg/L.1)与对照组比较P<0.05.2)与对照组比较P<0.01.3)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P<0.01.4)两组并发症组比较P>0.05.
3讨论
LP(a)是存在于人血浆中的一种脂蛋白微粒,由含有载脂蛋白B100[apoB100]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载脂蛋白(a)[apo(a)]构成。它是一独立的脂蛋白,其浓度与性别、年龄无关(本文结果一致),不受环境、生活方式、一般降脂药物的影响,而受遗传因素控制。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脂代谢异常,并且易合并各种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本文结果显示单纯糖尿病组及合并症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合并症组血清LP(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于文献报道一致。两组并发症之间血清LP(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
近年来研究证实,LP(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LP(a)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的激活来干扰纤溶系统,从而阻止血栓溶解,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另一方面,LP(a)的糖蛋白部分结构非常相似于纤溶酶,可部分竞争性地与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结合,阻止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纤维蛋白结合,同时抑制依赖tPA而形成的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降解过程,从而延长纤维蛋白水解时间,促进血栓形成。Walton等用免疫荧光技术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有LP(a),Rath等用生化方法定量测定了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有LP(a)的含量,发现与血清中的LP(a)水平相关。病理学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LP(a)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LP(a)在肝脏合成,而肾脏是其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糖尿病肾病时LP(a)在肾脏的分解减少,可能是血中LP(a)升高的原因之一。而肾功能严重受损时尿蛋白大量丢失,刺激肝脏合成更多的LP(a),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高水平的LP(a)可能造成肾脏损害。一方面通过抗纤溶活性,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栓栓塞,改变滤过能力,引起或加重蛋白尿。另一方面可与肾小球内膜下的基质成分结合,发生氧化修饰及被巨噬细胞吞噬,引起泡沫细胞形成脂质沉积,或刺激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增生,引起肾小球硬化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滤过屏障改变,白蛋白排泄增多。有文献报道,LP(a)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始发因素,且与肾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早期预测指标。
高水平的LP(a)可通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纤溶作用使糖尿病患者更易并发高血压、冠心病,及视网膜、下肢血管及肾脏等多种血管并发症,并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治疗中应设法降低LP(a),以预防和延缓LP(a)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降低糖尿病的致死率、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