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层鳞状上皮,一般有10多层细胞。被覆于全身皮肤、口腔、喉部、鼻咽的一部分、食道、阴道的全部以及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分为基底层细胞、中层细胞和表层细胞。
(1)基底层细胞
1)内底层细胞: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12~15μm;胞质巴氏染色呈深蓝、暗绿和灰蓝色,HE染色呈暗红色;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居中,染色质细颗粒状;核与胞质比(即核的直径与细胞质幅缘之比,简称核胞质比)约1:(0.5~1)。
2)外底层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30μm;胞质较丰富,巴氏染色呈染浅蓝色,HE染暗红色;核圆形,居中或偏位,染色质疏松细颗粒状;核与胞质比1:(1~2)。
(2)中层细胞:位于鳞状上皮中部。细胞呈圆形、梭形或多角形,直径30~40μm;胞质巴氏染色呈浅蓝色或淡绿色,HE染色呈淡红色;胞核较小居中,染色质疏松呈网状;核与胞质比1:(2~3)。
(3)表层细胞:位于阴道黏膜最表面,细胞扁平,呈不规则多边形,细胞体积增大,直径40~60μm.根据细胞成熟程度,又分为角化前、不完全角化和完全角化细胞。
1)角化前细胞:细胞核圆而小,直径6~8μm,染色较深,但染色质仍均匀细致呈颗粒状;胞质巴氏染色呈浅蓝色或淡绿色,HE染色呈淡红色;核胞质比为1:(3~5)。
2)不完全角化细胞:细胞核明显缩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固缩、深染,直径为4μm;胞质透明,巴氏染色呈粉红色,HE染色呈淡红色,边缘可卷褶;核胞质比为1:5.
3)完全角化细胞:细胞核消失;胞质极薄,有皱褶,巴氏染色呈杏黄或橘黄色,HE染色呈淡红色,胞质内可见细菌,此种细胞为衰老死亡的细胞。
(4)复层鳞状上皮从底层到表层细胞形态的变化规律为:
1)细胞体积由小到大。
2)胞核由大到小,最后消失。
3)核染色质由细致、疏松、均匀到粗糙、紧密、固缩。
4)核胞质比由大到小。
5)胞质量由少到多,胞质染色由暗红色到浅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