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查方法
尿沉渣是尿有形成分经离心沉淀、在显微镜下见到的尿有形成分。这些成分可来自肾脏或尿道脱落的细胞、形成的管型、结晶和感染的微生物、寄生虫等。
尿沉渣检查可以弥补尿理、化检查不足造成的漏诊,对辅助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目前,尿有形成分检查常用的方法除了传统一般光学显微镜检查法和仪器检查法之外,还有特殊显微镜的检查,主要有:
1.相差显微镜法:是以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照医学教育网整理射标本,产生明暗不同的反差进行识别,有助于辨别透明管型、不典型红细胞、新鲜尿中血小板。
2.偏振光显微镜法: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具有双折射性的物体进行鉴别,如可显示盐类结晶的精细结构。
3.透射电镜法:利用电子束作为“照明波源”可明显提高分辨率,将尿沉渣标本切成超薄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准确分辨出细菌管型、白色念珠菌管型、血小板管型、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等。
(二)方法学评价
1.显微镜检查:目前,尿沉渣检查虽可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查。但迄今为止,仍无任何一种仪器可以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仍然是一种方法简便、价廉、结果最可靠的检查方法,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同时也是最重要参考方法。
(1)直接镜检法:简便但阳性率低,重复性差,易漏诊。仅适用于急诊有明显混浊血尿、脓尿的检查。
(2)离心法:敏感阳性率高,但操作较医学教育网整理繁琐费时。国内外对临床尿沉渣检查方法,已制定了标准化操作程序。
(3)定量尿沉渣计数板法:使尿沉渣检查更符合标准化的要求。
(4)染色法:有助于识别细胞、管型等。
1)Sternheirner-Malbin(SM)染色法:为常用的染色方法,能辨别管型尤其是透明管型及各种形态的红细胞、上皮细胞,并能区别存活及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和检出闪光细胞。
2)巴氏染色法:观察有形成分的微细结构,对泌尿道肿瘤细胞和肾移植排异反应具有诊断意义。
3)其他特殊染色:
①尿沉渣结合细胞化学染色、荧光抗体染色和酶免疫化学染色法:可清晰地辨别各种细胞、管型的形态结构。②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根据粒细胞含过氧化物酶的特点,可鉴别不典型的红细胞与白细胞,并可区别中性粒细胞管型及肾上皮细胞管型。③酸性磷酸酶染色:可区分透明管型与颗粒管型。④阿利新蓝、中性红等混合染色:可辨别白细胞种类和细胞存活情况;区分正常红细胞、小红细胞、影红细胞及上皮细胞、管型种类。
(5)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可识别脂肪管型中的脂肪成分,如胆固醇酯,在管型的黑色背景中嵌有大小不等的明亮球体,中心为黑色的十字架形状,又称马尔他“十字”;鉴别和确认尿沉渣中各种结晶。
2.仪器法: 灵敏度较、重复性好,速度快,效率高;但目前尿沉渣分析仪特异性仍有待提高。
(三)质量控制
影响尿沉渣检验结果的因素较多,如尿酸碱度和渗透压的影响(表1-8-1)。因此,必须强调尿沉渣检查质量控制。
表1-8-1 尿酸碱度和渗透压对有机沉渣物的影响
有形成分 | 红细胞 | 白细胞 | 管型 |
高渗尿 低渗尿 酸性尿 碱性尿 | 皱缩,体积变小,星形或桑葚状 膨胀,体积变大,不定形,无色 可存在一定时间体积缩小 溶解破裂,形成褐色颗粒 | 体积缩小 膨胀,易破坏医学教育网整理 体积变小,能存在一定时间 膨胀,形成块状结构 | 可存在较久 易崩裂 可存在较久 溶解,崩溃 |
1.标本采集:一般宜用新鲜、随机中段尿。要避免污染。尽量不加防腐剂。详细可参照“尿标本采集”。
2.使用标准器材: 如一次性清洁干燥容器、标准尿离心管、尿沉渣定量分析板等。
3.采用可靠尿沉渣质控物: 如无质医学教育网整理控品,也可用患者新鲜尿标本作重复性试验进行考核。
4.我国尿沉渣检查标准化要求:
①标准化操作:取尿10mL离心,采用水平式离心机,有效离心半径15cm×1500r/min,相对离心力(RCF)400g,离心5min。手持离心管45°~90°弃除上层尿,保留0.2ml尿沉渣,轻轻混匀后,取1滴(大约50μL)置载玻片上,用18mm×18mm或22mm×22mm的盖玻片覆盖后(注意防止产生气泡)镜检。首先在低倍镜视野(10×10)下观察尿沉渣分布的情况,再转高倍镜视野(10×40)仔细观察细胞;检查细胞,应观察10个高倍视野,检查管型,应在观察20个低倍镜视野,分别记录每个视野的细胞和管型数,计算平均值报告;
如数量过多可报告有形成分所占视野的面积情况,如1/3视野、1/2视野、满视野等。报告形式为:细胞xx/HPF;管型:XX/LPF。②建议逐步实行尿沉渣定量板法报告方式(xx/μL);还可采医学教育网整理用尿沉渣分析工作站检查法,该法通过蠕动泵自动定量将尿沉渣吸入,并自动悬浮在流动池内,镜检后自动冲洗并定量报告,此2种方法均可实行标准化。
5.与各种尿化学分析法互相参照。
6.加强与临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