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血液病的原因很多,有遗传、环境污染、感染等,但还有一部分与用药有关。了解药物与血液病的关系,对预防某些血液病来说极为重要。
药物性再障多发
有资料表明,药物性再障在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约占7%左右。药物性再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药物的毒性作用所致,某些药物达到一定剂量就会引起骨髓抑制;另一种与药物剂量关系不大,有些接触者少量用药即发生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氯霉素和常用的大部分抗癌药如阿糖胞苷、环磷酰胺、苯丙氨酸氮芥等都有抑制骨髓造血的副作用,最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其次是抗疟药,抗炎镇痛药(保泰松、消炎痛),有机砷及抗癫痫药。其他如磺胺药、抗甲状腺激素药(如他巴唑)、抗过敏药(盐酸吡甲胺片)以及肼苯哒嗪、眠尔通、氯丙嗪等,偶尔也可见到此副作用。
据临床统计,有氯霉素服药史者,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率要比不用者高13倍,再障患者中有30%~50%用过氯霉素。氯霉素对造血系统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可逆的,属于毒性反应,骨髓抑制程度和药物剂量、用药时间有关,可影响红细胞的成熟;另一种是不可逆的,属于特应性反应,与用药剂量和时间没有一定关系,能影响骨髓干细胞的生长,导致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全面减少。
血小板减少常见
药物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服用某些药物后,红细胞被破坏溶解而致贫血。引起贫血的主要药物有对氨基水杨酸、苯妥英钠、抗疟药、磺胺药、抗结核药及叶酸、卡马西平等。青霉素、甲基多巴等药物进入体内后能与蛋白质结合而形成一种免疫复合物,吸附在红细胞膜上,或使红细胞溶解,这称为药物免疫性贫血。
血小板减少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有些药物可引起骨髓再生不良,直接破坏血小板或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如硫酸奎尼丁、消炎痛、双氢克尿噻、地高辛、甲基多巴、灭滴灵、先锋霉素、红霉素等;有些药物可降低血小板功能,影响止血机能,如消炎痛、阿司匹林、双香豆素等。当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出现障碍时,可出现皮肤紫癜、黏膜出血,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出血。
过敏性紫癜是由于对某些药物过敏,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增高出现的皮肤病,常常表现为皮肤紫癜,也可有腹痛、关节痛等症状。较为常见的药物有链霉素、异烟肼、奎宁、阿司匹林、安乃近等。
造血机能受损
除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外,某些药物对造血功能的抑制还会引起血细胞减少,如氯霉素、保泰松、消炎痛、磺胺药、速效感冒胶囊、甲灭酸、氯奎宁、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药物和有机砷等。
一旦骨髓受到药物的不良影响,发生急性白血病的概率就比正常人高。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现已知氯霉素、保泰松均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此基础上引起急性白血病,病人可以出现贫血、发热、出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骨痛等症状,危及生命。
这些药物中,很多都属于常用药物,一旦引起造血系统的损害,很难治疗。因此,有病必须严格按医嘱服用药物,切不可自作主张,自行乱服药物,以防药物所致血液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