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医—赵学敏:
赵学敏(约1719年~1805年),字恕轩,号依吉,钱塘人。清代著名医学家。其父晚年得二子,长子即赵学敏,次子赵学楷。出于济世利人的目的,赵父让学敏习儒,学楷学医。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的父亲在养素园中收藏了许多医书,又专门开辟一块土地作为栽药圃,让弟兄俩人终年吃住在园中,接受儒学和医学教育。赵学敏虽被指定为学儒,但他的兴趣却集中在医药方面。他博览群书,对天文、历法、术数、方技、医药、卜算之类的书籍多有涉猎。闲暇时,他与弟弟就以默写针灸铜人图作为游戏。长期的过度用目,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赵学敏患了眼疾。但他眼疾刚愈,就凭借自身的体会,写下了一本眼科专著《囊露集》。赵学敏对此书甚为得意,认为可以超过前人所有的眼科书。只可惜这本书最后并没有流传下来。
数十年的积累,使赵学敏在很多方面有所建树。乾隆三十五年,赵学敏初步完成了他个人的一套丛书,取名为《利济十二种》。这套书共一百卷,含十二种医药书,包括药书、本草、养生、祝由、眼科、炼丹及民间走方医疗法等多方面的内容。丛书子目的名称是:《医林集腋》、《养素园传信方》、《祝由录验》、《囊露集》、《本草话》、《串雅》、《花药小名录》、《升降秘要》、《摄生闲览》、《药性元解》、《奇药备考》、《本草纲目拾遗》,遗憾的是这十二种医书只有《串雅》和《本草纲目抬遗》流传下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串雅》是历史上第一部有关民间走方医的专著,揭开了走方医的千古之秘。书中记录了走方医常用的内治、外治、杂治、顶药、串药、禁药、奇药、针法、灸法、贴法、熏法、洗法、吸法、取虫等治病手段,又介绍了有关药物伪品、法制、食品、杂品等情况,揭示了走方医所用的简便治法和药物炮制、作伪的内幕。这些资料的披露,不仅为研究走方医提供了第一手材料,也为中医药学提供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
《本草纲目拾遗》是一部为了弥补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之不足而作的本草学著作。《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本草学的集大成之作,记载药物达1892种,其中374种属李时珍新增补。自《本草纲目》成书以后到赵学敏又历二百余年。这二百年间民间的医药知识得到了很大发展,很有必要进行搜集整理。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不仅纠正李时珍书中的几十条错误,而且大量增加了新的药物。《本草纲目拾遗》中不见于《本草纲目》的药物达716种之多。更重要的是,这些资料绝大多数来自于民间经验。《本草纲目拾遗》为我国中医药学增添了大量的用药新素材。该书是清代最重要的本草著作,在中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直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