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临床医学检验技士/技师/主管技师《答疑周刊》2014年05期:
【临床血液学检验】
患者,男性,45岁,突然感觉胸痛,4小时后到医院就诊。以下哪项检查对于排除心肌梗死最有帮助
A.CK
B.CK-MB
C.cTn
D.Mb
E.以上都可以
【正确答案】C
学员提问:老师请帮我分析一下我有点搞混了。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是C
心梗三项快速诊断实验指: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
1.肌红蛋白(Myoglobin,Mb):是目前心肌受损后最早发生异常增加的心肌蛋白标志物,急性心梗(AMI)发作2h后的血清Mb即开始升高,6~7h达高峰。可以作为AM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2.肌钙蛋白I(CTnI):是目前公认的特异性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诊断心梗的可靠指标。心肌肌钙蛋白一般在心肌损伤后4-8小时在外周血中逐渐增高,最高值在12-24小时出现。在心肌损伤后7-10天外周血中仍可探测到增高的心肌肌钙蛋白。急性心梗病人的血中cTnI浓度可高达100-300ng/ml.主要用于对心肌损伤,特别是微小损伤的诊断,还可用于心脏手术时心肌缺血的可靠指标,可用于评价心肌的保护性措施。急性心梗后溶栓治疗的指示物;判断再灌注效果。
3.CK-MB:是目前临床医生最信赖的AMI检测“金标准”,特异性较高。
在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时应该同步检测相关标志物。三种标志物Mb、cTnI、CK-MB释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同时快速测定三种标志物,较单独测定更方便,更快速,时间上同步更利于对结果的分析和判断,从而更能够做到快速、准确诊断。
因此此题最严谨答案是C。
祝您学习愉快!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临床基础检验】
含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的池为
A.分裂池
B.成熟池
C.贮备池
D.循环池
E.边缘池
【正确答案】A
学员提问:请解释一下?
解析:粒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高浓度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粒系祖细胞分化为原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丧失分裂能力)、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一个原粒细胞经过增殖发育,最终生成8~32个分叶核粒细胞。此过程在骨髓中约需10d,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后仅存6~10h,然后逸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内。粒细胞在组织中可行使防御功能1~2d,衰老的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其余从口腔、气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排出,同时,骨髓释放新生的粒细胞补充周围血而保持白细胞数量相对恒定。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进行更新的粒细胞约有10%。目前,根据粒细胞群发育阶段,人为地分为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和边缘池等。
①分裂池: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合成DNA,具有分裂能力;②成熟池:包括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失去分裂能力;③贮备池:包括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成熟粒细胞贮存于骨髓,在贮备池中停留3~5d,数量为外周血的5~20倍,贮备池中细胞,在机体受到感染和其他应激反应时,可释放入循环血液;④循环池: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半随血液而循环,白细胞计数值就是循环池的粒细胞数;⑤边缘池:进入外周血的另一半成熟粒细胞,黏附于微静脉血管壁,边缘池和循环池粒细胞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边缘池和循环池中的粒细胞可一过性地从一方转向另一方,使白细胞计数显示大幅度甚至成倍波动。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变形、黏附作用以及吞噬、杀菌等功能。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临床血液学】
女性,18岁,实验室检查:PLTl20×l09/L,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1min,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十),血块收缩时间正常,患者哪方面异常
A.血小板功能异常
B.血管壁功能障碍
C.血液凝固障碍
D.血中有抗凝物质存在
E.纤溶亢进
【正确答案】B
学员提问:为何选B。凝血时间延长不能选ACE吗
解析: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apillaryfragility test)又称束臂试验(Tourniquet test),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CRT)。本试验的目的是测试毛细血管的完整性及脆性,其健全与否主要取决于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的质和量以及体液因子的作用。如有这三个方面的异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试验原理:用血压计的压脉带保持一定压力,只使部分血液回流,增加毛细血管内血流对血管壁的侧压力,在一定时间后观察毛细血管对内压增高性损伤的耐力,在规定的部位和规定的范围内查看皮下出血点的数量。
此题主要看的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因此选择B。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临床免疫学检验】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发生何型变态反应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非变态反应
【正确答案】C
学员提问:为什么?
解析:Ⅰ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性变态反应或速发型变态反应。由于抗原与抗体(通常是IgE类)在介质释放细胞上相互作用,使细胞上IgE的Fc受纤搭桥,引起细胞活化,细胞内颗粒的膜与胞膜融合形成管道,使一些活性介质如组胺等释放。常见的有青霉素过敏反应,药物引起的药诊等。食物引起的过敏性胃肠炎或尘埃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变态反应,由IgG或者IgM介导。例如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反应和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等
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它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到毛细血管壁组织中,激活补体或进一步招引白细胞而造成的。属于Ⅲ型的疾病有链球菌感染后的部分肾小球肾炎,外源性哮喘等。阿尔图斯反应是一种局部的Ⅲ型超敏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性变态反应。为免疫细胞介导的一种病理表现。它是由T细胞介导的。常见的类型是:化学药品(例如染料)与皮肤蛋白结合或改变其组成,成为抗原,能使T细胞致敏。再次接触该抗原后,T细胞便成为杀伤细胞或释放淋巴因子引起接触性皮炎。另一个类型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是由某些病原体作为抗原性刺激引起的,见于结核病、梅毒等。此外,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接种疫苗后的脑脊髓炎、某些自身免疫病等都属于此型。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
【临床血液学检验】
血红蛋白减少大于红细胞减少见于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恶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正确答案】B
学员提问:红细胞减少大于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什么贫血?
解答:血红蛋白的增减与红细胞增减意义大致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准确地反映贫血程度。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关系的改变有三种情况,反映着三种不同的贫血:
①缺铁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程度比红细胞减少更严重;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②红细胞数减少比血红蛋白减少程度严重,见于大细胞性贫血如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引起的营养不良性贫血等;
③红细胞减少与血红蛋白减少程度平行见于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祝您顺利通过考试!
感谢您对网校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