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出药剂-主管中药师考试辅导
一、概述
1. 含义与特点
浸出药剂系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提取药材中有效部位(成分)而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浸出药剂常以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以水为溶剂时,多用煎煮法制备;采用其他非水溶剂时,可选用渗漉法、浸渍法、回流提取法等方法制备。
① 体现方药复合成分的综合疗效,符合中医药理论,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② 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
③ 服用剂量较小,使用方便;④ 某些浸出制剂稳定性较差;⑤ 部分浸出药剂可用作其他制剂的原料。
2. 分类
①以水为溶剂的浸出药剂,如汤剂、合剂、糖浆剂、煎膏剂等医|学教育网整理;
②以不同浓度的乙醇或酒为溶剂的浸出药剂,如酒剂、酊剂、大部分流浸膏剂和浸膏剂;
③含糖浸出药剂,一般系在汤剂、合剂的基础上加适量蔗糖(蜂蜜)及其它辅料制成,如糖浆剂、煎膏剂。
二、汤剂
1. 含义与特点
汤剂系指将药材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后,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汤剂亦称汤液,其中以药材粗颗粒入药者,习称为“煮散”;而以沸水浸泡药物不定时饮用者,俗称为“饮”。
组方灵活,适应中医临床辨证施治,随证加减药的用量;中药复方多种活性成分组成的复合分散体系,充分发挥复方综合疗效;以水为溶剂,制法简便,吸收、奏效迅速,广泛应用;味苦量大,服用不便;不宜久置,必须临时制备;挥发性及难溶性成分提取率或保留率低。
2. 汤剂的制备:煎煮法
加水量头煎一般为中药饮片量的5-8倍,或浸过饮片面2-10cm,二煎加水量适当减少。煎煮火候应沸前武火,沸后文火。煎煮时间头煎45-60min,二煎20-30min,一般煎煮2-3次。特殊处理:先煎、后下、烊化、包煎、另煎。
三、合剂(口服液)
1. 含义与特点
合剂系指药材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单剂量灌装者也可称“口服液”。
克服了汤剂临用时制备的麻烦,浓度较高,剂量较小(通常每次10~20ml,最多30ml),质量相对稳定,便于服用、携带和贮藏,能较大量制备,适合工业生产。但合剂的组方固定,不能随证加减。
2. 制备:浸提→纯化→浓缩→配液→分装→灭菌。
① 纯化:常用高速离心法、乙醇沉淀法、絮凝沉淀法。方法及参数的选择应以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指标。
② 浓缩:常用减压浓缩或薄膜浓缩等。浓缩程度一般以每次服用量在10~20ml为宜。醇沉纯化处理的药液应先回收乙醇再浓缩。药液浓缩至规定要求后,可酌情加入适当的矫味剂(含蔗糖量应不高于2%)和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用量不超过0.05%,山梨酸和苯甲酸用量不超过0.3%)。
③ 灭菌:药液分装封口后应立即灭菌。小包装常用流通蒸汽或煮沸灭菌,大包装可用热压灭菌,以确保灭菌效果。
④ 合剂制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处方中如含有酊剂、流浸膏等,应以细流缓缓加入药液中,随加随搅拌;②制备过程严格避菌操作,减少污染,尽可能缩短时间;③标签应标明“服时摇匀”。
3. 质量要求与检查
合剂应澄清。在贮藏期间不得有发霉、酸败、异物、变色、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具有一定的pH值,同时相对密度、装量以及微生物限度均应符合规定要求。
检查项目:pH值、相对密度、装量(口服液应做装量检查)、微生物限度。
四、糖浆剂
1. 含义、特点与分类:味甜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快。需要添加防腐剂。
分为:单糖浆(浓度为85%g/ml或64.71%g/g)、芳香糖浆(矫味剂)、药用糖浆。
2. 糖浆剂的制备
热溶法:适用于热稳定性较好的药物糖浆和单糖浆的制备。加热时间不宜长,否则颜色加深。
冷溶法:适用于活性成分不宜加热的糖浆制备。色泽浅,易污染微生物。
混合法:中药糖浆剂常用。饮片提取物与单糖浆直接混合医|学教育网整理。
3. 质量要求及检查
糖浆剂应澄清。在贮藏期间不得有发霉、酸败、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允许有少量摇之易散的沉淀。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具有一定的pH值,同时相对密度、装量以及微生物限度均应符合各品种项下的有关规定。
检查项目:含糖量、pH值、相对密度、装量(口服液应做装量检查)、微生物限度。
五、煎膏剂(膏滋)
1. 含义及特点
煎膏剂系指药材用水煎煮,取煎煮液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或转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俗称膏滋。
多以滋补作用为主。体积小、味美适口、稳定性较好、服用方便。热敏性及挥发性活性成分的药材不宜制成煎膏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