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近日出现了一场“口水战”:一个病程达四年的病人到医院就诊,医学生书写病史时却只有寥寥数笔。病史的截图晒上网后,引来医生、医学生、医学院教师围绕“病史书写”激辩。邵洁是讨论者之一。
“病史书写涉及医患关系,医学生的学习态度、从医态度等等,这事情本身就值得思考。”邵洁对记者说。
病史表达有欠缺
11月4日19:04,一条“愤怒微博”弹出:“这现病史写得跟没学过诊断学一样……主要症状的特点呢……诊疗经过呢?病史不写好,光会打结,怎么做外科医生?”
微博下,是一张隐去患者信息和书写者信息的病史截图:
“患者3年前自觉进食后上腹饱胀感,当时未予重视。1年前偶感上腹疼痛伴压迫感,遂于当地医院查胃镜示”胃角溃疡浸润性病变“。三天前就诊于我院,查胃镜示:胃角溃疡浸润性病变,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期间患者无呕血黑便,无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等不适。门诊拟”胃恶性肿瘤“收治入院……”
“病史理应按照诊断学要求,仔细询问患者病情后,写一份完整的入院记录,包括病史归纳、体格检查、初步诊断,这份外科实习医生写的病史表达有欠缺。”发博者、瑞金医院住院医生傅文禕告诉记者。
微博发出后事情持续发酵,引来诸多同行加入。“病史书写为什么越写越敷衍”引发医生的大讨论。
诊断变成“诱导性提问”
邵洁在第一时间关注了这条微博,她态度坚决地跟帖评论:“病史退回重写,写不好不要出科,严是爱松是害,迟早一天要出事。”
但为学生“喊冤”的声音也不断,“外科医生很忙,写这样的病史已经不错了。”还有人认为,当检查仪器已经能帮助我们“确诊”大部分病情,病史也应该“适当从简”了。
这种言论似乎再度触及一些医生的“痛点”。一名瑞金医院医生在微博评论中说起一个案例:“病人因为腹部不适来看病,胃镜提示溃疡,看上去像恶性的,提示可能需要手术。简简单单的病史,胃镜都看到了,手术都排好了,为什么还需要鉴别诊断呢?那是因为,病人不是来看胃癌的,而是来看腹部不适的!你不得不承认这个病人可能是不典型的心绞痛!这就是病史(的作用)。”
“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当一个病人捂着肚子说痛,医生可能会根据检查报告,诱导性地指着一个部位说,是不是这里痛?病人会说,”好像是痛的。“如此诊断,显然有不合理的成分!”一名医生告诉记者。
任务重不是敷衍借口
傅文禕担心,学医期间依赖检查机器,偏废了病史书写,也不利于医患关系。“现在检查单打印内容简明易读,很多报告老百姓自己也能读出个究竟,久而久之他们会质疑,还要医生做什么?”傅文禕的学医经历提醒着她,问病史最好把病人当成“门诊初诊病人”。“通过问病史可以增长临床经验;也或者有些其他发现,指向其他诊断方向。”
“我鼓励我的住院医生把首次病程录写得简单些,使他们在看病时直击要害,训练总结能力。同时,我要求同学把现病史写得详细些,以锻炼观察和认真不苟的作风。”微博名“stw的院子”的瑞金医院医生写道。
医生们承认,如今病人越来越多,医生的任务量呈几何级增长,“但千万不能以这些作为敷衍写病史的借口耽误病人,也耽误自己!”
讨论并不是一边倒,有人认为老师是吹毛求疵。有人甚至给邵洁留言,“这是份优秀的病历,你们懂什么。”
“我想问你,一个实习医生应该做什么?医学教育应该做什么?我们现在就像手上握了一把沙,太多的缝隙漏掉了,最后所剩无几。然后投入更大的代价去补。”邵洁连夜撰写一条长微博,说是要“叫醒一些人”。
“超过70%的疾病可以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检诊断,但这需要长期实践和训练才能达到。我们为什么做医生,不就是寻找那一点点的蛛丝马迹,阻止疾病的危害。什么是训练,就是严格的,有时候甚至是残酷的。性命相托不是儿戏。”一名医生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