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日前撰文指出,新医改更加注重欠发达地区卫生人才的培养,三年来累计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免费培养医学生1万余人,并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岗培训医疗卫生人员253万人次。
最新一期的《求是》杂志发表张茅题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文章。文章强调,要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统筹城乡和区域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文章指出,在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利用、居民健康水平等方面,中国城乡、区域和群体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大部分卫生资源集中在大城市,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上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农村和城市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较为薄弱,城乡居民在享有卫生服务及主要健康指标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实现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均等化面临诸多挑战。
文章称,医改通过改善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着力缩小城乡、区域和群体间的差距,以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促进城乡之间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
一是明显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完善了医疗卫生资源区域、城乡间优化调整的政策措施。
二是加强对欠发达地区人才、技术、政策、管理、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三年来,中央财政投入470多亿元,用于支持2233个县级医院、6213个乡镇卫生院和2.5万个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加大城市优质资源对农村地区和基层的支持力度,推动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建立医院间的远程会诊、组建医疗集团和医疗联合体等多种形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到基层,并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和倍增效应。
缩小差距关键在人才。新医改更加注重欠发达地区卫生人才的培养,三年来累计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免费培养医学生1万余人。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补助经费2.1亿元,安排3.6万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并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岗培训医疗卫生人员253万人次。2011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数达到120万,比2005年增长18.7%,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重从23%提高到40%.
文章指出,随着医改深入推进,医疗卫生领域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地区间健康水平差异正在逐步缩小。孕产妇死亡率城乡之比由2008年的1:1.24缩小为2011年的1:1.05;婴儿死亡率城乡之比由1:2.83下降到1:2.53.农村住院分娩率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由2003年的34%下降到2010年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