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试听
- 免费直播
12月24日 19:00-21:00
详情12月31日 14:00-18:00
详情【概述】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死亡率较高。由于本病病原体侵入,可广泛损害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发热和毒血症,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低血压、出血现象、肾脏损害、电解质紊乱等。病程一般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等五期。
针灸治疗本病的报道,首见于1984年【1】,采用耳针与体穴穴位注射之法,对少尿期患者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本病取得重要进展则是在1985年之后,安徽省的学者运用艾灸法及火针代灸等法,在西医对症支持疗法的配合下,获得了较大的成功。该法可以有效地防止本病五期传变,缩短疗程,有效地提高本病的愈显率。最近,有人还用体针。穴位注射、耳穴压丸等法,治疗出血热恢复期的一些症状或并发症,效果亦十分明显。
关于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机理研究,如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通过艾灸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大鼠,进行机理研究,认为艾灸对流行性出血热具有促进增强红细胞免疫活性和产生抗体,清除感染的作用【2】;还证实艾灸可明显降低其肺、肾组织中的5-HT及5-HIAA的含量,使之趋近于正常,说明艾灸能缓解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病理反应,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体液因素分泌和代射的紊乱,促进机体内环境的改善和稳定【3】。
【治疗】
耳针加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二组:1、肾、膀胱、肺、神门、肾上腺、皮质下、阿是穴(均为耳穴);2、腰椎2夹脊、次髎、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
配穴:分二组:1、头痛加太阳;消化不良加脾、胃;2、关元、中极。
阿是穴:耳廓压痛点。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据症酌加配穴。主穴与配穴的第一组,均为耳穴,其操作如下:每次取3~4穴,以28号0.5寸毫针于耳廓作严密消毒后刺入,取一侧穴,得气后留针30分钟。取针后,在另一侧耳穴埋针。第二组为体穴,采用穴位注射法。药液分别为维生素B1注射液(含量100毫克/2毫升)、维生素B12注射液(含量100微克/1毫升)、维生素B6(含量50毫克/2毫升)。每次取4~6穴,上述三种药物交替使用,每穴0.5~1毫升。以5号齿科针头刺入穴位,待有明显针感后,注入药物。三种药物宜交替应用。
耳针每日1次,穴位轮流使用;穴位注射酌情加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疗效评价
本法用于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患者。共观察32例,利尿效果均较满意,有些病例针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即可有尿,尿量在100~400毫升左右【1】。
艾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出血热早期加大椎;腰痛少尿明显加阴交;脘腹闷胀、恶心呕吐加上脘、中脘、下脘;神志昏蒙加百会;低血压加巨阙或至阳;口渴口苦加内关、复溜、阳陵泉;衄血、龈血及内脏出血加膈俞、血愁,上部出血加尺泽、鱼际;下部出血加血海、三阴交;小便短少及尿血加列缺、照海。
阿是穴位置:位于背部,系压痛最明显处。
血愁穴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上。
(二)治法:主穴每次必取,一般选一穴点,不超过两穴点。配穴据不同症状及病变阶段而加用。
主穴操作,采取熏灸法。用特制熏灸器,内置艾卷段在穴位上熏灸,每次熏灸1.5~2小时左右。配穴,采取火针代灸法:所谓火针代灸,与传统火针操作不一样。仅刺及表皮、真皮,灸疮既小又浅。要求为:1、点刺深浅分为三度,Ⅰ度约深1~1.5毫米,Ⅱ度深2~3毫米,Ⅲ度5毫米左右。2、点刺轻重,要求用力适度,轻巧稳准。手法分快、中、慢三种。快刺为用力轻,一触即去,慢刺为停留时间稍长,用力稍重;中刺则介于快、慢刺手法之间。3、壮数计算。点刺一下为1壮,二下为2壮,以此类推。配穴各穴壮数如下:大椎5壮,阴交4壮,上、中、下脘均为5壮,百会5壮,内关、复溜、阳陵泉3壮。巨阙、至阳则采用熏灸之法。另外,如局部有红肿青紫、硬皮肿痛,亦可以火针代灸。
熏灸与火针代灸可同用亦可交替使用,熏灸每次以一穴为准,火针则不超过5壮一穴。每日灸治1~2次,不计疗程,以愈为度,疗效不佳者可配合针刺及三棱针刺血。
(三)疗效评价
共治79例,痊愈56例,显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5%【4】。另通过对10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灸治观察也证实,灸法对退热、抗休克和防治肾功能损害的疗效,均优于西医常规疗法【5】。
电针
(一)取穴
主穴:肾俞、膀胱俞、中极、关元、三阴交、太溪。
配穴:烦躁不安加劳宫、涌泉;恶心呕吐加内关、太冲。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据症加配穴。前后穴位可交替使用。先针刺各穴后在肾俞及三阴交穴施以电针刺激,连续波或疏密波,频率20~32次/分,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不计疗程。治疗中应用利尿药物。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出血热无尿患者,共观察13例,经1~15次治疗其24小时尿量均高于2400毫升,而过度到多尿阶段。其中5例仅治疗1~6次即解除无尿症状【6】。
体针
(一)取穴
主穴:神庭、风池。
配穴:眼眶痛加阳白;偏头痛加太阳。
(二)治法
主穴均取,据症酌加配穴。以28号1.5寸针针刺。神庭穴向上平刺0.5~0.8寸;风池取双侧,针尖向对侧眼球方向斜刺1寸,太阳穴(双侧)斜刺1寸,阳白向下平刺0.5寸。风池穴应引发出向前额或鬓角的针感,余穴均须有酸、胀、重的得气感。然后用平补平泻手法运针1~2分钟。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恢复期头痛头晕症。共观察40例,经2次治疗,痊愈36例,有效4例,有效率100%【7】。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肾、膀胱、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交感。
配穴:心、肺、脾、大肠、三焦、脑点等。
(二)治法
选准耳穴后先用75%酒精消毒皮肤,再用0.7×0.7cm胶布将一粒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上,每隔2小时顺次按压耳穴共10分钟左右,双耳交替,隔日贴换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共治疗24例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者,贴压24小时,尿量达500ml以上者为13例(占54.2%),贴压48小时,日尿量达500ml以上者为22例(占91.7%)。经14~21天住治疗均痊愈出院【8】。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内关。
(二)治法
药液:胃复安注射液8~10ml.
双侧均取,用5~6号针头抽取胃复安,穴位常规消毒,直刺进针,患者有酸、麻、胀感后推注药物,推注完毕拔针,按压针眼,防止出血,每日2次。
(三)疗效评价
本法用于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呕吐患者,共167例,经治疗24小时内恶心、呕吐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者152例,全部病例在36小时内症状完全消失【9】。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莉。针刺对出血热少尿期患者的利尿作用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84;3(4):42.
【2】宋小鸽,等。艾灸对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大鼠免疫功能及抗病毒作用的影响。针刺研究1992;17(4):267.
【3】唐照亮,等。灸治对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大鼠外周5-HT及5-HIAA的影响。中国针灸1992;12(2):36.
【4】周楣声。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79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87;7(4):15.
【5】周楣声,等。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再次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0;10(3):25.
【6】刘松江。电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无尿13例。中国针灸1993;13(5):40.
【7】李平华。针灸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恢复期头痛头晕40例,河南中医1990;【3】:25.
【8】薛地成,等。耳穴贴压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急性肾功能衰竭。中国针灸1994;14(6):8.
【9】华明宏,等。穴位注射胃复安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呕吐的疗效观察。中医研究1994;7(3):30.
12月24日 19:00-21:00
详情12月31日 14:00-18:00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