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则有关医患矛盾的新闻颇令人瞩目。一是深圳一位父亲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医院检查肠胃病,医院说治疗需要花费十万元,父亲又带着儿子去了广州的一家医院,结果孩子吃了“8毛钱的药”就“好了”。另一则新闻则是,北京一位病人,因与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持刀连砍女医生17刀。
第一条新闻,有些舆论听了病孩父亲的话,就不分青红皂白集体炮轰医院,质疑“伪专家们”“是技术差还是良心差”。第二条新闻,板子还是打在医院身上,比如隐隐指伤人者被“医疗敲诈”,比如赳赳发问:“究竟谁是受害者?”其实,细究起来,两件事都没有那么简单。但细节如何,过程怎样,前因后果又有什么关联,舆论不见得十分关心,某些媒体也疏于调查,反而以推论与臆想,夸夸其谈起抽象的 “环境”、“人心”来,先逞了口舌之快再说。
这些脱离了事实的情绪化宣泄,当然有一定的社会动因,比如,有学者认为是因 “社会整体缺乏信任”而起。但在笔者看来,我们文化传统中的非理性主义泛滥,恐怕也难辞其咎——70多年前,林语堂在著作《吾国与吾民》中,认为中国人在判断一件事时,既不是依赖科学的实验方法,也不是纯粹的理性逻辑,而是“信赖普遍感性与内省的微妙之旨,故疏于分析”。今天的社会,似乎并没比那时候进步多少。上述两起医患之争的报道后都有不少跟帖评论,“现在的医院都只认钱,现在哪里还有好医生”,此类情绪化的语言,简直就是林氏文章的绝妙注解。
这种非理性,在特殊年代加上政治因素,曾极端化到凡事“上纲上线”的程度,造成的悲剧,“80后”的年轻人估计大多并不了解,但“上纲上线”的语言风格,在如今板砖满天飞的网络上又岂是少见?轰动一时的药家鑫案中,普通的药家只因一些捕风捉影的谣言,就被冠以“贪官”、“蛀虫”等骂名。当然,非理性的不止部分网民和媒体,也颇有一些“傲慢与偏见”的政府官员,爱对有不同意见的群众扣以“刁民”、“扰乱社会秩序”等大帽子,而对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懒得调查,也懒得解释。
当下,社会价值观日益多元、不同人群某些具体的利益交织、冲突也时有发生,事事都要求全社会 “统一认识”,或像古代社会那样有“道可道非常道”的“微妙之旨”,当然不太现实。无论是执政者还是普通民众,抑或作为两者沟通桥梁的大众媒体,需要的都是放下情绪,少一些抽象的概念,多一些具体的了解,以理性与冷静的思维,以及实事求是、就事论事的科学态度,来看待矛盾、解决矛盾,最终,用细致的调查来扑灭妄想和谣言,用健康的辩论来取代群嘲和对喷,用理智与知性来战胜武断和偏见。
国外一位新闻记者曾经提出 “新闻公正性公式”:准确+平衡+全面+客观+伦理=公正。其实,不光新闻,一个社会整体的公平公正,又何尝不是遵循如此路径?至于那些诉诸情绪的极端言论与思潮,无论是偏右还是偏左,口号式的表白不仅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倒是可能在不同利益诉求的人群中传播仇视、塑造对立,甚至引发社会的混乱与动荡。
最后,说一个新闻:一深圳新生儿家属疑因受“8毛钱”事件报道的影响,拒绝医院为孩子进行手术治疗并自行出院。后孩子突然出现肠穿孔被送院急救,至今仍未脱离危险期。
如果只是一个旁观者被情绪所左右,最多不过是做一个不聪明的看客。但当作为一个当事人,非理性的情绪化有时候就可能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下一条·当核辐射发生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