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报错页面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您还可以: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推荐阅读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012-09-13 13:54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中国唯一的有关国民健康的大报——健康报,已经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我今年还不到80岁,与健康报相比还算年轻,但是早已与健康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相知相识多年。健康报既是一位良师,也是一位益友。在与健康报交往的过程中,我结识了许许多多新老朋友。

  我最早知道健康报是在20世纪50年代,因为家父一生中的第一篇短文就发表在1957年2月12日的健康报上。那时,他作为一名医史爱好者,能在健康报上发表一篇短文,对于他来说真是大喜过望了。为此他兴奋了好久。从此,我也就知道了中国有一家健康报。家父研究中国医学史呕心沥血,矢志不渝,最终于1993年因胃癌肝转移而去世。去年4月9日,健康报上还刊发了哈尔滨中医药大学程宝书教授纪念家父的一篇文章《回忆我的恩师何爱华》。若家父在天有灵,他会感到宽慰的。

  我是1964年从辽宁省南部一个小山村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的。1970年“文革”后“被毕业”,分配到甘肃武威县医院,在那儿一干就是9年。1979年秋,我再次回到母校攻读医学硕士学位,师从我国呼吸界前辈,著名呼吸病专家穆魁津教授。1982年我研究生毕业,开始在北大医院呼吸科工作。1985年调到现在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多年来,我一直坚持每天阅读健康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阅读健康报已成为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从1995年开始,我自费订阅健康报至今已16年,而且我一直有保存健康报的习惯。我现在保存的健康报摞起来至少有两米多高了。如果哪一天收发室少给了我一份健康报,我一定会找他们要。实在找不到,我甚至会写信或打电话求健康报社的朋友帮我找一份来,否则心里不踏实,生怕漏掉什么。我积攒健康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等我老了(当然现在也不年轻),没事干时翻翻老报纸回忆一下往事;二是将来准备写几本科普方面的书,可以随时查查有关资料。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应邀为健康报写医学科普方面的文章。这首先要感谢苑凤兰编辑。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开始不定期在健康报上发表一些医学科普文章,主要是有关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等方面的。我没有认真地登记科普文章的习惯,随时写随时发,过后则记不清了,估计有三四十篇吧。

  许多病人看了我的文章后来信向我咨询疾病的诊治,甚至特意来京看病。许多毕业后多年没见面的老同学也是从健康报上看到我写的文章才重新取得联系的。今年4月1日我在健康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40年前“教改”得失记》的文章。最近我去福州开会,曾经和我一起在河北承德市宽城县学习和工作的两位同学特意赶到福州聚会,感谢健康报为我们毕业后40年未谋面的老朋友创造了一个难得的相聚机会。大家聚在一起,回忆过去,畅谈现在,十分开心。

  谈到我与健康报,不得不提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哮喘患者教育管理。我们从1993年开始,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支气管哮喘患者教育管理工作,至今已经18年了。最后形成了哮喘疾病门诊、哮喘患者协会、哮喘宣教中心“三位一体”的哮喘教育管理模式,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防控慢性呼吸病的道路,并且于2009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奖。在这漫长的18年中,健康报的记者始终与我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包括积极参加我们组织的哮喘患者宣教活动,跟踪报道,从最开始初卫华编辑采访撰写《换种模式防治哮喘》,直到孟小捷编辑多次撰文报道我们的做法、经验和体会,以及将哮喘患者引入临床教学等,可以说,我们的成功与许多健康报记者的热心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平时我和孟小捷主任交往得多些,她给我的启示和支持很多,但是令我不安的是,我欠她的文债也不少。比如我曾和她说过,打算写一篇去年我患了带状疱疹的经历和教训的文章,但因为太忙至今都没有交稿。

  说起健康报还有一个小插曲,大概是10年前的事了。那时我正在北医大临床药理基地接受培训,课间我在浏览健康报时突然想出了一幅上联——“康健读健康报报上有康健”。健康报就不用解释了,而康健是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我国呼吸界有名的专家,其后我怎么也对不出下联来,但愿健康报社的朋友能满足我的这个愿望,对出令人满意的下联。

  写了这么许多,也该收尾了。我诚恳地期望健康报越办越好。首先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目前中国有中国医学论坛报,偏重学术方面内容。有医师报,偏重医师行业。健康报到底应如何定位?当然应该保持传播卫生健康信息的权威性,但还应当再研究一下如何办得使广大医务人员爱看,甚至老百姓也爱看。

  一份好的报纸要有自己的风格,形成一个品牌,有固定的读者群。我是个比较较真儿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是一个比较合格的读者。每天阅读健康报,遇到自己认为不妥不对之处,常常忍不住打电话给有关栏目的编辑,指出其错误之处,或陈述自己的观点。

  长期以来,我国的健康教育和医学科普是一个薄弱环节,现在的状态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医学科普的报纸、杂志不少,但精品不多,而且许多文章的内容缺少科学依据,甚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晨练到底好不好?倒着走是有利还是有害?每天登楼锻炼到底好不好?说法不一。正因为这样,才会出现张悟本等人浑水摸鱼、蒙骗群众的事件。健康报应当有大志向,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为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做出更大贡献。话好说,事难做,需要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持之以恒。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信未来会更加美好。

  (作者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教授)

相关新闻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