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报错页面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您还可以: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推荐阅读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中国血库告急 信任引发危机

2012-09-06 19:16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2011年04月27日14:56  来源:中国慈善家

  在波及全国且旷日持久的“血荒”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沦为了潜在的弱势群体。在善待自己方面,我们做得远远不够


  倘若你还在为中国GDP“超日赶美”的成就而幸福地傻笑,或者为中国在各体育盛典中傲人的奖牌排名而沾沾自喜,不妨看看这组数据: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平均人口献血率为4.54%,中等收入国家为1.01%;当前中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4%,美国则高达6%.

  在低人口献血率的表象背后,还隐藏着更危险的信号:近两年全国各地“血荒”现象大面积的升温,昆明告急、南京告急、青岛告急、北京告急……

  或许很多人尚未意识到,在这场波及全国且旷日持久的“血荒”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沦为了潜在的弱势群体。在缺乏共同价值观念支撑的时代背景下,在人类高尚情感被个人利益撕裂的社会转型期,尽管大多数国人依然乐于向那些深陷困境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可是,在善待自己方面,我们做得远远不够。

  中国人,为什么不愿献血?

  直击疑虑

  按理说,献血本是一件救死扶伤、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我国《献血法》也为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制订了免费用血的鼓励政策。所以,无论是基于道德情操的出发点,还是出于个人目的的功利考量,无偿献血都是一个“很值得”的选择。

  但是,在去年搜狐网所作的一次有关“你愿意献血吗”的民意调查中,参与的389961人中仅有10879人表示愿意献血。

  疑虑一:健康影响

  正面积极的宣传口号反而造成了不少人的献血疑虑,这恐怕是一个令政府部门始料未及的结果。献血为何对年龄有限制?为何体质虚弱者不得献血?为何献完血后身体会略感不适需要进补营养品?为何最懂得“献血无损健康”医理常识的医护人员们自身却对献血表现得如此不积极?冠冕堂皇的宣传标语对这些问号均没有给出答案。

  另据调查显示,在我国的献血人群中,大学生、农民工无偿献血的比例超过90%,而公务员的参与比率仅为0.92%,医务人员则是1.2%.而在各地方医院,如下的“不平等”政策比比皆是:献血的医护人员能获得奖金奖励、营养费用和数天的休假。这更使得本就对献血心存疑虑的人们颇感“心寒”。

  疑虑二:传染危险

  献血蕴含的不安全隐患则是造成公众顾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艾滋病毒感染范围已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因临床输血导致艾滋病和丙肝等疾病感染的案例也时有发生。据调查显示,有超过二成的人担心由于献血被传染各种疾病。事实上,他们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尽管非法采血渠道绝对无法与正规献血途径同日而语,但毕竟谁也不能保证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安全。所以,就算因献血而被感染的概率极低,可万一不幸“中招”,那就“比窦娥还冤”了。

  我国血站的普遍做法是,在献血前一般只进行简单的初检,待血液收集来之后再进行详细检验。这种做法的隐患在于:一旦在消毒、收集等环节出现任何细微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掌控的严重后果。而对于献血者来说,这就意味着被感染的风险将大大提高。

  疑虑三:保障制度

  “献血容易,用血难”,这恐怕是令许多献血者最为纠结的事情。

  尽管我国《献血法》早已明确规定,“无偿献血者需要临床用血时,免交血液费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少医疗机构经常以各种理由或“门槛”百般搪塞或者变相拒绝。此外,由于各省市在用血的实际收费和免交标准上存在着很大差距,也间接增加了异地报销程序的繁琐性和困难度。

  一腔热血去救人,但在自己有需要时却无法获得基本保障,面对这样的遭遇,很多无偿献血者难免滋生出“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绝望感。因此,如果对于献血者的各项保障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公众普遍的怀疑和冷漠心态便无法避免。

  疑虑四:用血流向

  在一份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输血科主任李碧娟出具的《科学安全有效输血》报告中,因不合理及过量输血引起并发症的病例不时闪现,有的病人甚至因输血过多而死亡。

  据了解,发达国家每台手术的平均用血数为87毫升,而来自我国的数据显示,2008年北京协和医院的平均用血数为172毫升,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医院的平均用血数均高于1个单位(200毫升)。总体而言,我国的临床用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率高达10%~15%.

  从献血者的角度来看,也许他们无法详细了解医院的用血制度,但他们理应拥有对自己血液“流向”的知情权。自己的鲜血是否真的用于救人了?有没有因为储存不善而被污染或浪费?2009年那场“人血浇花”的闹剧已经践踏了无数献血者的善意与爱心,令得很多人心灰意冷地远离了献血者队列,这个教训难道还不够惨痛吗?

  究竟需要付出多少“鲜血”的代价,才能换回相关部门和单位的一点点警醒和反思?

 

相关新闻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