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医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认为医生要将科学和人文交融起来:“要有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谐的相互关系、健康的身心状态。”我们有时间去琢磨一下,我们是不是都具备了这些,如果没有具备,我们要充实自己。
印度的一位湿婆大神,具有三重性格、三重身份,是男、是女、是半男半女。于是有创造,修复、破坏三种行为。所以我认为医生,实际上要像湿婆大神,我们要去创造,要破坏,比如切掉肿瘤,另外还要修复包括重建。实际上我们做的事也就是这样,破坏有病的东西,修复一些健康的东西,创造一些更好的功能、更好的东西,这是医生的职责。
所以医生的人文修养应该是这样的:怎么看待自己?怎么处理自己和病人的关系?怎么处理医生和医生的关系?医生自己的品格、作风不仅是技术能力,也应该有人格的魅力。医生和病人是什么关系呢?把病人当上帝?我认为不是这样,其实整个社会都是在互相服务,什么东西都要互相服务,其实没有上帝,“有一个上帝在天上”。实际上大家互相关爱、互相的服务,病人也是人啊,医生也是人,所以都是要一视同仁的。但是病人真是医生的老师。谁是老师?课本是老师,年资高的是老师。但是,对于医生,真正的老师是病人。病人是病理现象的展现者,医生的双眼只有在病人面前才能焕发智慧,而不是在书本上。真正使医生能力提高的是病人。
因此我们要敬畏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且只有一次。我们要敬畏病人,因为他把生命交给你。我们要敬畏医学,因为医学是一个未知数最多的瀚海。我们要尊重病人,因为他把生命和健康交给了我们,因为他教我们做医生。19世纪初的时候,英国诗人克劳弗(A. H. Clough, 1819-1861)写给医生的诗说:“你不要杀人,但也不需要过分努力去维持生命。”我们读得时候不理解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要过分的维持生命?我们现在可以理解,因为有的病你治不好,你不一定要去折腾他,你还不如去维护他的生活质量。后来引出一个词,就叫做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QALY)。
医生与病人,请各位注意这三句话:
有时是治病;常常是帮助;却总是安慰
对“我的病人”负责,一种神圣的责任,不必苛求病人的感谢。因为,服务本身就是互相的。我去买的东西服务员不错,我谢谢他,礼貌的。其他过多的感谢,也不是医生应该要求的,这是我们的工作。比如毛泽东说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的热忱。我们要将病人看着是亲人,在座的各位都能做到的,因为这不困难,而且很自然。比如今天你做了大手术,你今天晚上一定会想着他,你走之前一定要看病人,你回家以后打电话问这个病人也很正常。为什么呢?因为责任嘛。今天晚上,或者你太太、你的孩子有点不舒服了,你甚至可以稍微的敷衍一下,“没有关系吧,明天再说吧”。如果病房来电话了,你会马上去,为什么,就是责任。也许我们不认为是多么的高尚,但是我们认为是很自然的,要对病人负责任。因此病人的感谢,实际上只要他很好的出院,哪怕出院的时候对你笑一笑,就已经足够了。
有时病人也可能误解你,没有关系的。小孩出生不哭,我们会拍两下屁股,也许家人会认为我们打孩子……
一个医生要体现你自己的美德和价值,大概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克己:暂时撇开单纯个人利益;利人:维护和促进病人的利益;同情:要体察病人的痛苦,并减轻解除痛苦;正直: 要一视同仁,要终身献身于事业。
医生的价值就是人类的价值。
执业环境就是社会道德环境。
医生关心每一个病人,医生和教师是道德底线,我们自己要维护它,公众和社会也要维护它。
医生与医生,这是医德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却常常被忽略。
有时候医生说自己的医术高明,说别人如何如何,这是不好的习惯。不要说人家的不好,至少你不应该当着病人说人家不好,这是一个很坏的毛病。下面的话都是有人说的:“这个手术怎么做的?一塌糊涂”。(病人知道什么是一塌糊涂吗?)“根本不应该用这个药?”(用什么药?)“他们把病给耽误了”。这些话是给病人非常恶性的刺激,给病人造成的痛苦更多。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当时的病情怎么样?当时的医疗条件怎么样?当时的医生经验怎么样?都会有具体问题。不要当作病人的面说,这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这么做。
所以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尊重实际。相互指责是不对的。尊重别人不是意味着为谁隐瞒什么,而是为了弥补缺陷。这又涉及到上级医师与下级医师,上级对下级是爱护、提携的, 下级医师对上级医师是尊重、虚心的。同级医师是友爱、合作的。对老者要搀扶、对后辈要提携,同龄要牵手,这样才能组成一个和谐的团队。
同事间、同道间的友爱合作至关重要。别人如果很聪明,别人如果很智慧、很成功,我们去欣赏他,不要嫉妒他。别人可能愚钝、别人可能有过失,我们要理解他、原谅他,这样才是好的,而不是指责他,这样才能真正的和谐。
在美国参加过一个研究生毕业典礼很有意思,典礼结束以后,老师去祝贺他,老师很有意思的说,我告诉你,从今天开始我不是你的老师,我们是同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老师,不要永远以老师自居,当然学生要永远的尊重老师。
我们讲诊治中的哲学,诊治中的正确与错误,包括责任心、技术水平、临床经验,思维能力和方法,后者便是哲学。
比如一个完美的手术技巧只占25%,而决策是占75%.什么是决策?很好的病历的采集,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设计,术中的应急措施与方案,术后处理与随访等等,都是决策,这个要占75%.手术中技巧占25%,当然也是很重要的。
所以专业和技能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是人文修养和哲学里面有根本性、有终身性,所以不要把自己限定再一个狭窄的领域内,因为我们要学习的很多。
人之立人、立世、立业有三个条件:
才——能力、爱好、兴趣、灵性,多为天赋,一般学不来,不可学。
知——技能、阅历、经验,是通过实践可以学来的,可以积累的、可以增加的。
德——品格、操守、理念、信仰,要靠省悟、思辨来完成。
他们之间是可以互补的。才、知是可以互补、互相作用的。我这个人智慧不好,但是我很勤奋。如果你又很聪明、又很勤奋,那就不得了啦。如果你又不聪明又懒惰,那么你这个人就没出息了。
德是根本的,德是要靠修养、靠省悟、来修炼出来的,这是根本性的。
威廉·奥斯勒讲到知识和智慧时说: “知识是在自家脑海塞进别人的想法,而智慧是在心灵深处聆听自己的脚步。”智慧是升华出来的东西。你是一个很好的手术者,你可能是一个手术匠人,缺乏其中的智慧。但是如果你能从中升华出来智慧,那就是大家。
也许我们不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或者我们太看中知识和技术,而对职业的洞察、对职业的智慧、职业的精神,我们会显得有点空洞和苍白,所以我们要予以弥补。
医生的职业基线准则是“人的价值实际上大于技术价值”。医学的本质是人学,刚开始已经说过了。医学职业精神的逻辑和价值全在于人学、仁学。强调医学的本质是一种人文主义、人道主义、伦理学向度的掘进。我们每天看病人、开刀做手术什么是核心呢?就是我们的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后者才是内心职业操作,行业制度、规则约束以及具体的技能。
所谓人文修养有很多的修养,这个修养就要积累,要学点文学、学点艺术、学点哲学。
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医疗求善。其实医学把真、善、美都结合起来了,所以医生不容易,要学点文学、要学点艺术、要学点哲学。真善美是做人的追求,更是一个医生的义务,文学的情感、艺术的美感、音乐的梦幻、书画的神韵,常常会给医生疲惫的头脑及枯燥的生活,带来清醒和灵性。哲学始于医学,医学最终要归隐于哲学。
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文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所以我们要学习。
文学、可以弥补人生经历之不足,增加对人与社会的体察。
艺术、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心境的和谐和美的熏陶。
理论与法律、可以给我们划出各种关系、语言和行为的界定。
Picasso说了,其实绘画不需要理解,而是要人们为之动情。
科学、不需要人们为之动情,而需要理解。
医学、既需要人们的理解,也需要人们的动情。
科学家更多是诉诸理智,艺术家更多是倾注感情,而医生则要把热烈的感情和冷静的理智集于一身。
其实每个人心目中都有文学的理念。雨果说,人类心中都有文学的一面……。尼采说,人类心中,都有异议的分子。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反省。
做医生要有:
仁性:仁心、仁术;爱人、爱业
悟性:反省、思索;推论、演绎
理性:冷静、沉稳;客观、循证
灵性:随机、应变;技巧、创新
做医生还要有乐趣。什么人最快乐?一个外科医生经过千辛万苦把肿瘤切除感觉很快乐;母亲给孩子洗澡很快乐;完成了作品叼着烟欣赏自己的作品很快乐。医生居快乐之首兴趣。爱迪生有兴趣,这个蛋为什么孵出鸡来?钟南山对SARS感兴趣,想要把它弄清楚。其实科学家在最开始都是从兴趣开始的,最后形成了一种社会责任。
情趣。医生的工作和生活似乎很枯燥,似乎还应该有些别的,可是时间没有那么慷慨,我们只能选择“高尚”。
医生应该怎么办。就是青年医师成长中的五大关系:
第一个关系是理论和实践。你最开始的阶段实际上要实践你书本学的东西。在国外前五年实际上是一个训练阶段,你是在主治大夫指示下做事情,你的薪水和病人没有关系,你一月多少钱跟这个没有关系,你是接受训练。你熬到了这以后,你才可以挂牌、开业。就是说最初的这五年主要是实践,要把书本的知识变成你的临床实践。“典型的”通常是最不典型的,外科医生不能成为只动口不能动手的指挥家。
我认为不管是博士生还是研究生,其实是科研训练,你只是完成导师的一个部分。你可能做得很不错,但不必期望做出惊天动地的成果来。重要的是很快的增长你的临床经验,否则你会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如果你是外科大夫,在相当长时间里,你处在一个“饥饿”状态。
学科与亚学科,都是很重要的,不要一开始就想当专家,当专家的日子在后头。什么是专家?专家就是别人知道的你不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你知道。
现在要求写东西、发表论文也是一种训练,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总结经验、善于表述观点。一个三年住院大夫,一个很年轻的大夫,但很有心、很用心,把查房、讨论的很多东西每天都记下来了,然后日积月累,不过三年,写了一本书,很不错,这本书叫做《妇产科临床备忘录》。这本书的扉页上写道:“也许我们学习得很不少,只是实践不够;也许我们实践的也不少,只是思索的不够;也许我们不是记忆的少,只是忘却的多……”
一个人要多学、多想、多做;会做、会说、会写。不容易。
医学模式的改变使我们要面临很多新的问题,怎么办呢?要遵循基本的伦理原则,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坚持仁爱的、无害的、公正的、诚实的原则。有几种模式:家长作风模式、知情模式、解释模式、协商模式。我们主张协商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明确的判断,足够的信息告诉别人,要坦诚的交流,还要相互的理解。要特别注重工作的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还要审慎估计和处理可能发生的医疗问题和经济纠纷。准备完善并贯彻执行必要的、合理的、合法的手续和相关的文件。
所以医生和病家的交流成为21世纪一个必备的技能,如果你不善于和病人交流,就像你不懂技术,或者技术不够一样。要特别会细心的观察、耐心的倾听和敏锐的交谈。
交流是有技巧的,你要尊重病人、要注意听病人的诉说,要有耐心、接受他的说法,要坦诚的沟通,要肯定他对的,要澄清他说得不对的,要善于引导,最后要明确的总结。在谈话的过程中,不妨可以用一些稍微温和一点的东西,比如说“可能吧”、“我想可能是这样”,“我希望如此”之类。
医生给病人所开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处方就是你给病人的治疗方法。医生给病人最重要的应该是关爱。
威廉。奥斯勒说,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人性和情感的表达。
医生必须有整体的眼光与宁静的心灵。
临床工作三条基线是:心路清晰 心地善良 心灵平静,未来的医学、医生和公众要接受以下三项可以认为是乐观的指标:承认生命质量的重要性,“自助”或自我保健意识,预防为主,全社会关注。宽容与和谐,人道与公平,医生和病人、富人和穷人。避免知识傲慢、技术傲慢、金钱傲慢、权利傲慢,做一个正直的医生。
医生载负、体现着社会的精神道德底线,医生、公众与社会都应该维护它。
我们要保持对医学人文的眷顾,营建医学活动的理性境界,完美天使的形象,赎救仁爱的诺亚方舟。
上一条·中国医改是巨大社会工程
下一条·唱王菲的歌可消耗中性脂肪有助减肥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