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风险高而待遇相对较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医疗卫生队伍中的年青一代在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如何对待病人、如何对待医学事业这些关乎价值取向的问题上出现了疑惑和彷徨,而老一代医学工作者对医疗工作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也多有担心和忧虑。这一切已引起医疗卫生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其中政府主导作用的加强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当然是关键,同时加强医疗卫生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对人文精神与医疗行业职业精神的认识,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文化时曾这样说:“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人文精神滋养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传说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行走在路上,看到路边一个乞讨的穷人。当他走上前想帮助这个穷人时,才发现自己口袋空空。普希金俯下身,诚恳地对他说:“对不起,朋友。我什么都不能给你了。”而这位乞讨的穷人却回答:“不,先生。您已经给了我很多。”普希金给了他什么?给了他同情,给了他尊重。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余光岩教授曾到欧洲考察。他看到英国医生查房时的情景,“无论医生的资历和年龄,推门的动作都是一样的轻。见到病人必定是主动伸出手,握住对方那双急需得到帮助的手,道一声问候。就这么一个平常动作,彼此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接下来,医生开始询问病情、与病人交谈,只是与我们国内的情况大不相同。医生毕恭毕敬地俯身屈膝,最终膝盖顶在床前的地毯上,这时刚好与病人的目光平视”。
这种平视,真正体现出医者的精神气质。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只是以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给予患者一定的帮助而已。这是我们的职业所为,不应有任何优越于别人的想法。纵观世界,许多医学同行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但他们在病人面前永远是那么谦恭、尽职。相比之下,看看我们周围,总有些人自以为是,对普通百姓态度冷漠。有些年轻医生本领还不行,但架子已经很大了,实不可取。
所以说,我们绝不能自以为是,而要对患者充满同情和感恩。一位曾在北京同仁医院工作的女医生,在其眼科笔记中写道:“生命的宝贵使得面对生命的医生显得庄严而神圣。我们在修补生命,也是在用生命修补;修炼光明,又借此光明照亮自己。”而另一位深受医院文化熏陶的协和年轻医生则说:“当医生特别吸引我的一点,是因为这个职业能帮助我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做这个工作,我永远都会处在一个帮助别人的位置。我可以手拿一盏灯,在一个人最无助的时候带他一起走出人生的低谷。”是啊,当一个人对医学职业有了深刻的理解,以仁爱之心去为别人带去健康,让患者重新燃亮生命时,光明反过来也会照亮他自己,让他因为善良而赢得幸福。
记得一位老医生说过,医学科学本质上是一门手脑并用的艺术,不仅有知识通道,还有理解的通道、智慧的通道。从事有着艺术之称的医学专业,不懂得用脑、用心是不行的。医务工作者从踏入医学殿堂的那天起,就和人文精神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除了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外,我们还要在医疗实践中不断观察、体悟,还应该对文学艺术、伦理学、心理学等社会学科的书籍有所涉猎。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成为一名好医生、好护士。
下一条·医疗损害的50%为无过错医疗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