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怔住了,半天没说出话来
有一天上午,一位操外地口音的女士带着她的父亲来做检查。她父亲60多岁,是癌症复发。CT显示患者胸腔有个贴近胸壁的大肿块,放疗科医生建议做粗针针吸检查,确诊是否肿瘤复发,在排除炎症后再决定是否进行放疗。我仔细检查了患者,并看了CT片,并建议做细针针吸检查。
出于同情,我告诉那位女士,细针痛苦小、副作用少、花钱少,且出报告快,对病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她却充满狐疑地看着我,说:“人家医生让我们做粗针,细针你能保证诊断出来吗?我们是河北定州的,老人身体不好,还想让他下午回去。”我对她说:“那我先用细针试试吧!下午4时你再带病人一块儿过来,如能出结果,下午就拿走;出不了,我再改用粗针做。”
女士想了想表示同意,退到诊室外等待。我仔细选择入针点,迅速入针。几分钟后,针吸顺利结束,组织标本取得也不错。因为是细针,患者神情自然,没什么痛苦表情。
下午4时,那位女士带着她父亲一块儿来了。当
护士将诊断报告递给他们时,患者一下子就跌倒在走廊里。见此情形,女士勃然大怒,质问我:“你上午不是说我父亲是良性的吗?下午怎么又变成恶性的了?”我平静地说:“我上午说是良性的了吗?如果上午我就能知道结果,又何必让你们下午来拿报告?”她说:“你上午做完检查时伸出大拇指说‘OK’,这不就是表示结果是良性的吗?”我无奈地说:“我那是表示针吸操作非常成功,你父亲配合得也很好。细胞的分型用肉眼是无法识别的,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诊断。本来,你们的检查是要第二天才能拿结果的。考虑到病人的实际困难,我们才让你下午来取,这已经是很照顾你们了。”但是,她扔了句“这是应该的”,就拿上报告抬脚走了。
我怔住了,半天没说出话来。为了让她省钱,让她父亲少点痛苦,我们提前一天出了报告,她却如此态度。
从医几十年来,我对患者态度和蔼、服务热情,操作时也千方百计地帮他们减少痛苦。绝大多数患者都能体察到我的用心,还常常说:“这医生真好!和我说着话检查就做完了,一点儿都没感到疼。”可是,这一次我哪里做得不对了吗?回想起我经常教育科里的年轻人,对患者一定要态度和蔼,不能不耐烦,不能起高声,更不能吵架。轮到自己遇到这样的患者,竟也忍不住很生气。
凡事都应先找找自己的原因
事后我想,这就是典型的患者及家属对医生不信任的表现。
现在有些患者和家属,对医生的话总是充满怀疑,总认为医生可能会骗他们,好让他们多掏出点钱。更有甚者,就是在收费和出报告时间上不断地讨价还价,仿佛在医院做诊断就像在菜市场买菜一样。埋怨归埋怨,作为医务人员,我们不可能要求患者怎么样,凡事都应先找找自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