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为民是北京协和医院自1921年9月16日建院以来绵亘不变的精神。
90年不曾停歇的努力:满足病人需要是“协和”永恒的目标
曾几何时,无论寒暑,北京协和医院的挂号“长龙”都是“东单一景”。“看病难”因此有了一个形象代称——“全国人民上协和”。
“看上病”是病人的第一需要,也是协和的一大“难题”,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最大接诊量为2000人的门诊,每天却要接待至少8000名患者。在这样“超负荷”状态下,协和从来没有放弃努力。
“没想到这么晚还能挂上号。”2011年9月6日下午4点多,一名患者拿着片子来到骨科医生邹雄飞的诊室前。这得益于2010年年底骨科开始推行的主治医师不限号制度,只要在当天下午4点之前到患者都能挂上号。
原来主治医师每天看40个号,不限号后每天要看近60个号甚至近百个,有时到晚上八九点钟才下班。“这不仅可以使患者能尽早看上病,疑难重症患者也可尽快转诊给当天出诊的专家。”骨科主任翁习生说。
门诊部主任王晓波说,截至今年9月,医院主治医师不限号已扩大到心内科、妇科、神经外科、胸外科等20多个科室。
“到协和的多半是千里迢迢赶来的外地患者,协和也许是他们最后的希望。”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说,“我们希望力所能及地尽量多给病人解决一点实际问题。”
“病人需要什么,我们就考核什么。”协和医院每出台一项考核指标,都要问一句“病人能否因此获益?”
为缓解“挂号难”,医院出台严格的医师停诊管理办法,将医师出诊率纳入绩效考核。为缓解“住院难”,医院将科室床位周转率纳入考核,并明确手术不准时开台将张榜公布。医院规定第一台手术须在8时30分准时开台,比以前提前了半小时至1小时。医务处算过一笔账,每台手术间早开台1小时,相当于医院扩建4个手术室,这意味着每年能多给5000名病人做手术。
只要病人有需要,协和就尽力满足——这是协和践行“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办院新理念的实际行动,更是协和90年来生生不息的奉献精神。
抗战炮火中,协和院内就接治负伤官兵,并成立抗战救护队奔赴前线,救治伤员数以千计。
上世纪60年代,协和先后有1500人次的医疗队深入村社、高原牧区,为农民看病治病,培训“赤脚医生”。
2003年,协和又一次走到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全院逾千人参与战役,在许多医院都关闭急诊时,协和坚持开放急诊科室,只因“病人需要”。
90年不曾懈怠的使命:用精湛医术令病患“回春”是“协和”永远的追求
“到协和的一般都是别处无法诊断治疗的疑难重症,就是想听听最后的判决”“看病看到协和医院,也就到头了。治不治得好都心甘了”……这是病人最朴实的语言,却是对协和最厚重的托付。
“看好病”是病人最终的愿望,也是协和90年不懈奋斗的目标。
2010年5月,天津患者王先生坐在协和医院特需疑难病会诊中心的候诊区内,手心不停冒汗,头脑中不断闪现着记忆:因体检发现胰腺有占位,当地医院在给他开腹后又照样缝好,“难度太大,转院吧。”
而此时,房门紧闭的诊室内,9个科室的10多位专家的眼睛盯在一排影像资料上。“消化内科先做细针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出来后明确诊断,如病情需要直接由基本外科胰腺组收住院手术”,20多分钟后一套诊治方案“出炉”,王先生似乎踏过冰火两重天。
特需疑难病会诊中心自2010年5月11日开诊以来,已让390余名疑难重症患者得到科学诊断和治疗。“医生往前多探一步,患者就能少走很多冤枉路。”赵玉沛说,会诊中心可以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提高诊治质量;还可以带动医生学术水平整体提高,促进医院培养全面思维的医学人才。
为了确保医疗安全,协和还建立并推行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制度、试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和医生工作站高危药品警示系统等举措。
当一名住院医师下医嘱“输入剂量环磷酰胺400毫克”后,电脑上跳出一个对话框:“环磷酰胺单次给药最大剂量为200毫克,您确定要给这样的剂量吗?”医生看到警示后立即修改了医嘱。
给病人“看好病”,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这是协和作为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领跑在医学前沿的使命,更是协和90年来一脉传承的精益求精。
1921年建院后不久,协和就开创了无数的中国“第一”:第一例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第一例左肺下叶切除术、第一例经胸腔食管下段癌切除及胃-食管胸内吻合术……
近几十年来,协和更是创下了多个“世界领先”:在国际上率先实现根治绒癌;建立国际上最大脊柱侧凸数据库,国际上首创PUMC(协和)分型;提出胰腺癌细胞起源和发生的新学说,发现新的人胰腺癌标记物……
“病人安全是攀登医学高峰的基石。如果将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看作‘0’,那么安全就是‘1’。失去安全,一切成绩无从谈起。” 医院党委书记姜玉新说。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