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报错页面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您还可以: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推荐阅读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谁是医改的受害者?

2012-09-27 09:43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我是一名行医20多年的医生。首先,我要向您表达的一个意思是,全国的医生是这次医改的直接受害者。各级医疗管理部门、尤其是卫生部,在制定政策时,全然没有考虑到中国的现有体制和综合国力,一味地强调‘降低医疗成本、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却没有从财政上给予任何支持,就好像‘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置全体医务人员的利益于不顾,直接危害到医务人员的利益,好像这个群体真的就是天使,是不用吃饭、不用养家、不用偕老抚幼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神。

    其次,全国的伤病人员是这次医改的最终受害者。由于媒体的不恰当的宣传和鼓动,伤病人员误以为好像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看病不要钱了,医生只是服务员的代名词了,自然存在对医疗服务质量、态度的极为不满情绪,且逐渐增强。另一方面,医务人员在医改使其自身利益受到侵害、伤病人员存在误解的情况下,必然出现精神压力过大、工作态度消极、而且不可避免地出现为生计而做出的一些有悖于人情的事情。试想,当医生的工作目的不是为了解决患者痛苦、而是为了自保,医疗质量能保证吗?不瞒您说,我和我的同事,在平时的工作中,满脑子就是尽量不要干什么事情,能蒙就蒙、能骗就骗,视病人为瘟神,只想办法赶紧把病人打发走,别在我这里闹事就行了。其结果就是医患之间的矛盾加剧,直接导致后者的利益损害。

    其实我们真是内疚,不断的自责,可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不求有功,但求自保。

    我们对卫生管理部门这种又做***又立牌坊的行为十分厌恶。国内外的医生的地位是相当悬殊的。我们不求超越人群,只求公平。曾经有机会接触到很多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多次询问,至今没有发现一个人愿意自己的后代继续从医,这是多么可怕又可笑的结果。

    有媒体不断的宣传,国家、省的GDP又有了多少多少增长,呸!关我们屁事呀,我们不还是一样的那么穷、那么累!谁不向往好的生活?活该倒霉我们选择了做医生!“

    为何不愿后代行医?

    这封邮件至少传达出两个信息:一、医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也要吃饭,也要养家;二、病人不是摇钱树,医患矛盾加剧,医生也会感到内疚和自责。

    其实,自从中国实行市场导向的医疗改革以来,中国医务人员的收入比公费医疗时期有了大幅度的增高,但如这位医生所说,中国的医生仍然不愿意后代继续从医。这似乎说明,医生并不是医改的受益者,高收入也不是构成职业自豪感的最重要因素。

    在西方,医生收入相当高,虽不是收入最高的职业,却是最受尊敬的职业;但在中国,虽然医改后医生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绝对谈不上是最受尊敬的职业。中国中央电视台《时空调查》节目曾在去年10月作过一次调查,结果发现,94%的人认为医生的声望比10年前下降了,41%的人认为声望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另外,中国《社会学研究》杂志去年第二期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对81种职业的社会声望进行了排名,医生排在第29位,甚至低于机关科长、政工干部、银行出纳员。

    前述的那封读者来信所说的“医生不愿后代从医”,绝非杜撰。今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在广东省卫生厅组织的座谈会上,一些医院工作人员引述调查数据说,90%的医护人员不希望他们的后代从事医护工作。

    中国医生社会声望下降,显然并不完全是医生们的过错。我想,没有一个医生学医的初衷就是像那首“新民谣”说的那样:“全天候抢钱”。然而,单方面地要求医生实现道德完善来纠正目前医改的流弊,也不现实,因为医生也是人,也有经济需求,医疗市场化并非医生所愿,如果能有一种机制保证他们的“体面”收入和“体面”生活,他们也不会“不体面”地乘人之危,盘剥患者。

    一位中国医生说的好:“当医院的主管部门让医院挣钱的时候,院长可能让下面的医生都只管看病不管挣钱吗?当院长把经济指标通过制度细化到每个医务人员身上时,医生可能拒绝这种加在自己身上的医商角色吗?现在,在有些地方,医院不但要挣钱养活自己,还要反哺一些职能部门,医院在这样的环境下能不言商吗?”

    “以药养医” 潜规则

    中国医疗改革最为人诟病的一大流弊就是所谓的“以药养医”。据中国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2005年中国居民平均每人看一次病要花79元,住院要花2891元,其中药费分别占60%和47%.这说明,药费是医疗费用的最主要构成。而“以药养医”导致医生和药商联手榨取患者的金钱,用网上一篇文章的话说,“制药商通过和医院的结盟,获得了垄断利润;政府则成功地甩掉了医疗负担的包袱;最倒霉的是病人:花了钱,却消不了灾。”

    “以药养医”,使药商成为贿赂医生的奸商,也使本应治病救人的医生变成“医商”。但“医”和“商”两种角色天生存在冲突,医生的良心便在这种冲突中备受折磨。前些日子,我在凤凰卫视《社会能见度》节目中所看到的一个采访,便凸现了一位中国医生的角色冲突、良心发现以及勇敢、但孤独的抗争。

    这个医生叫张曙,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的医生,他也曾为病人开药、开化验单而拿过回扣,但未泯的职业良心促使他开始了长达10年的举报征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自嘲地把自己的举报行动比作唐。吉诃德挑战大风车──一个普通的医生挑战一套顽强的药品潜规则。

    这套潜规则就是:越贵的药反而越好卖。因为药商的利润要靠医生的处方来实现,而低价药回扣低,甚至没有回扣,医生开方便不积极,于是,药商就要想办法给药品包装换一下,名称换一下,然后重新申报,价格定高一点,回扣高了,医生开方就多,这个药也就因此“畅销”。

    张曙最初也拿过回扣,但后来感到,“医生得一万块钱好处,病人就要损失10万,这太缺德了,这事不能干。”于是,他开始了10年毫无结果的举报“长征”。最具讽刺性的是,一次上面派人调查,要求该医院所有拿过回扣的人如实填表,但除了他一个人申明拿过回扣之外,所有其他同事都在表上宣称自己从未拿过回扣。

    谈到他“战风车”之举的目的,今年51岁的张曙略显疲惫地说:“我只希望,今后医生吃饭是靠技术而不是回扣。”

    显然,中国应该找到一套能够让医生“靠技术而不是靠回扣吃饭”的机制。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