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医生。
一天晚上,他在急诊室值班,接到一个车祸受伤的病号,病人已处于深度昏迷。凭着职业习惯,他一眼就看见病人的右耳在向外渗血,很明显,这是后脑受伤引起的脑积血表象,根据他的经验,这种病人抢救过来的可能性很小。
但他还是很快让护士给病人输上液,安排做脑部彩超。彩超证实了他的猜想。根据病人后脑受创程度,即使立即开颅导血,病人也很可能不等手术做完就会死去。一个中年女人哭着奔进来,十指甲几乎掐进他肉里:“大夫,求您了,救救他!俺不能没有他–”
是啊,他也想救他,可是,现实有时就是这样的残酷和无奈,面对死神,医生往往也手足无措。
为了延续他的生命,他给病人使用了加倍的强心剂,止血针。他还让人找来冰块,放在病人的头部周围,给病人降温。只有他自己明白,这一切只不过是徒劳罢了。
他按压病人的胸腔,一直到心电图的曲线变直,这个时候,与其说在抢救,倒不如说在履行一种职责,或者说给悲伤的病人家属送去最后的一点慰藉。
病人蒙上白布推出抢救室。他长吐了口气,洗了手,到办公室冲了一杯茶。见惯了太多的生离死别,他已经麻木了。
他刚想点上一根烟,有人敲门,他走过去,看见刚才还在哭叫的那个女人,一手牵着一个孩子,男的七八岁,女的十多岁,女人猛地把两个孩子一拽:“跪下!谢谢叔叔。”两个孩子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起头来。
他忙上前扶起孩子,愧歉万分:“大姐,这怎么敢当,我、我又没有把大哥救过来……”
女人擦一下红肿的眼圈,说:“大夫,您已经尽力了,我和孩子都很感谢您……”
女人说着,眼泪又不争气地冒了出来。她用袖子擦了擦,凄苦地朝他一笑,牵着两个孩子走了。
他直愣愣地站在那儿,目送着他们的背影在走廊尽头消失,心灵受到了许久未有过的震动和撞击。
也就是从那天起,他的人生观发生了改变。他开始重新思索生命的价值和人性的真正需求。
他拾起荒废已久的书本,他还报考了省城一家权威医学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每周开着车来往于省城和县城之间。他认真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他绝不放弃。
几年下来,他成为医院名副其实的技术精英,几项重大医疗成果都得到了省、国家级专家的认可和肯定。而且,由于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对病人独特的亲和力,2007年,卫生部授予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标兵”称号,这在医院五十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次有人获此殊荣。在一次报告会上,他没有过多讲述自己的功绩,而是向在场的千余名同行讲起了当年的那个故事。他说,这些年来,他一直无法忘记那个女人,无法忘记她那双噙满泪水的眼睛闪现出的无奈和忧伤。那双眼睛让他心疼,让他汗颜,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医生,都没有理由无动于衷,没有理由不去思索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他说,某种意义上,是那个女人成就了他,是她让他找准了人生的航标和前进的方向。
做为一个医生,在行医过程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感动,没有病人就没有医生,是病人成就了医生,今天,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这世界怎么了?恐怕大家都应该思考一下,我只是想把那些感动医生的故事展现给医生看,因为我一直认为,如果医生能多一份怜悯之心,病人能多一份感激之心,就能够互相理解。
上一条·给电子病历系好“安全带”
下一条·近期获FDA批准的新药盘点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