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仅六天的孩子无法正常排便,甲医院建议做造瘘手术,全部费用需10万元;乙医院仅开了0.8元的石蜡油,即缓解了孩子症状。这起“八毛门”事件令不少读者质疑:一样的病,为啥医院处理如此大相径庭?虽是极端个例,孩子的病情迄今也未痊愈,但笔者以为,“八毛门”已从一个侧面暴露出长期存在的医疗问题:同种疾病问诊不规范,看病随意性大,导致争议四起。
曾有患者开玩笑说,如今看病犹如“摸彩”,“运道好”的,会遇到办法多、水平高的医生,“运道差”的只能听天由命。事实上,身边的实例真不少:有老人膝关节疼痛不已,这边医生说必须开刀置换关节,那边医生说做几次敷贴就会好。到底该怎么选择?患者无处咨询,无所适从。更为典型的是肿瘤患者,挂上外科就先开刀,挂上内科就先化疗,挂上放射科先去照光,如果挂了个中医科,那就直接喝汤药。看病问诊随意性如此之大,患者怎能不捏一把汗?
医生看病规范化程度不高,弊端显而易见。对于手持一张卡可四处看病的患者,总希望“货比三家”找寻最优方案,这无形中造成了重复问诊、重复检查,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其次,问诊过程不够规范,难以约束医生行为,不需要开刀的开刀,不需要服药的服药……为少数昧着良心牟利的医生“钻空子”带来了便利。
诊疗不够规范化,还为医患双方日后产生医疗纠纷埋下了祸根。此次“八毛门”事件便是如此,患儿的父亲在接受“八毛治疗”后,拟一纸诉状将建议造瘘手术的医院告上法庭;但如果孩子最终“八毛”治不好,父亲是否又会责怪医院延误手术治疗,笔者对此很是担忧。
“八毛门”再次提醒人们,医疗机构的诊疗规范化程度亟待提升。同种疾病的诊疗顺序是什么,哪些治疗措施应对哪些具体的适应症,甚至于同种疾病的诊疗费用多少,每个细小问题都应有科学临床调研和明文规定。问诊规范“出炉”后,医疗机构更应严格遵循,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须联手,督促规范真正“落地”,方可关上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一扇扇“门”,真正让患者放心。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