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可能是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原始宿主
自上月毒黄瓜事件在德国爆发以来,倍受青睐的黄瓜恐怕已落到国人禁食的“黑名单”上了。事件爆发至今,准确来说我们应该称之为“大肠杆菌疫情爆发”而非所谓毒黄瓜事件了。西班牙黄瓜在蒙冤多日之后已逐渐昭雪;O104:H4大肠杆菌作为罪魁祸首也逐渐浮出水面;基因测序药敏检验等多种方法也正在逐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此次事件究竟从何而起,一路走来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恐怖的“毒”黄瓜疫情到底应该怎么防,又应该怎么治。
疫情概要
自德国5月22日报告首例出血性大肠杆菌病例以来,欧洲“毒黄瓜”疫情已造成22人死亡,其中21人在德国,1人在瑞典丧生;另外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总数已超过2700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最新疫情通报,截至3日傍晚6时,德国共发生573例溶血尿毒综合征,1428例已感染出血型大肠杆菌但未并发溶血尿毒综合征。
目前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疫情进一步蔓延,芬兰、德国、英国、波兰和美国等国3日纷纷报告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新增确诊或疑似病例。美国卫生当局据报已经收到三名疑似患者的报告,三人都曾到过德国。另据香港《文汇报》4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表示美国与捷克也相继传出确诊病例,现在疫情已蔓延至欧美13个国家。
污染源──西班牙黄瓜蒙冤
在疫情发生后不久,德国卫生官员“确认”,自西班牙进口的黄瓜可能是德国食物中毒疫情的源头:德国卫生部门28日说,3名女子可能因食用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污染”的黄瓜死亡。从此西班牙黄瓜背负“污染源”骂名,西班牙乃至整个欧洲的蔬菜出口都受到损失。
***报道俄罗斯5月30日宣布禁止从德国和西班牙进口蔬菜,并且由于大肠杆菌疫情的逐步扩大,6月2日俄罗斯宣布暂时禁止欧盟国家所有蔬菜进口,以防止疫情扩散到该国。据阿联酋《民族报》报道,阿拉伯联合酋长国2日宣布禁止从欧洲4个国家进口黄瓜。阿布扎比一些超市已把“从德国、西班牙、丹麦和荷兰进口的黄瓜下架,以展开第二轮大肠杆菌污染测试”。
同时,为防范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传入,美国、奥地利、斯洛文尼亚等国加强对本地和进口蔬菜等食品的检测。
我国质检总局称,目前我国没有进口欧盟各成员国的黄瓜、西红柿、茄子、莴苣等新鲜蔬菜。据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刊出的消息指出,质检总局已经要求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加强欧洲输华蔬菜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污染的监控,以确保进口蔬菜的质量安全。
为西班牙“毒”黄瓜正名
随着疫情的一步步扩大,似乎越来越少的证据支持导致德国大肠杆菌疫情的元凶是来自西班牙的黄瓜。一方面西班牙黄瓜也出口到除德国外的其他欧洲国家,但这些国家的疫情严重程度同德国有着天壤之别;另外,西班牙出口蔬菜运输过程比较长,难以排除由于运输过程受污染的因素;即使在欧洲其他国家出现大肠杆菌感染患者,他们亦都有过近期前往德国的疫区居住或旅游史,但难以确认其与西班牙黄瓜存在特定联系。
德国汉堡卫生当局5月31日承认,化验结果显示,并没有像最初报道那样在西班牙黄瓜上发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但汉堡当局坚持说,它的确在西班牙黄瓜上发现了危害较低的其它类型大肠杆菌,因此发出警告是对的。
同日,西班牙农业部长阿基拉尔呼吁德国公开令卫生官员将疫情归咎于西班牙生产的有机黄瓜的资料。“我们对德方应对当前局势的做法感到失望,”阿吉拉尔。里韦罗说,“我们希望德国提供必要调查信息,不拖延,不分散民众注意力,让欧盟知道什么导致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暴发。”
终于,欧盟在6月1日撤销有关西班牙黄瓜的警告。欧盟说,测试“未能证实(西班牙的黄瓜)含有相关的特殊菌株。”但是谣言已经散布全球,无可挽回,曾经在市场上炙手可热的西班牙黄瓜如今早已无人问津而成了牛羊的饲料;乃至于千里之外的中国,黄瓜价格也因大肠杆菌疫情而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除黄瓜以外,大量的农产品滞销对西班牙农业、农民造成了重大打击。西班牙民众对德国的不满情绪则在持续升温,乃至现在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誓言要德国作出赔偿。
在为西班牙黄瓜昭雪的同时,有关本次疫情感染源的调查已找到新线索。德国《吕贝克新闻报》称调查人员发现吕贝克当地有17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者5月中旬都到同一家餐馆用过餐。吕贝克大学医学院微生物专家佐尔巴赫说,调查人员顺藤摸瓜调查该餐馆的进货渠道或许能为找到感染源提供重要线索。
元凶:新型大肠杆菌O104:H4
自疫情爆发以来,各国科学家一直针对病原菌开展调查研究,找到病原菌并对其遗传图谱进行分析,并结合流行病学的研究,找出该菌种暴发的机制及污染源。同时,研究人员正在根据该病菌的特异性研制诊断试剂盒,用于诊断、监测和预防疫情的扩散。
欧洲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2日发表声明,根据对10例死亡病例和499例溶血尿毒综合征病例的分析,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血清组O104:H4是病原体。O104型大肠杆菌曾在美国引起小规模的感染事件,但是经比较发现,引起此次欧洲大肠杆菌疫情的菌株与美国O104型大肠杆菌菌株在基因组水平上有很大的差异。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2日称,在欧洲已造成18人死亡的致命病菌的菌株“非常罕见”, 初步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目前在欧洲肆虐的大肠杆菌菌株前所未见,是由两个不同的菌株变种而成的新菌株。德国Life Technologies公司6月3日宣布,从DNA测序仪获得的数据显示,典型的基因存在于两种不同类型的大肠杆菌中:肠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
病原菌的毒性与耐药性
图片来源:Reuters
中新网6月3日报道称,中德科学家联合对本次流行的病菌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此次掀起疫情的血清型0104大肠杆菌,带有新型特异基因,与2002年从中非共和国艾滋病患者腹泻标本中分离的肠聚集性大肠杆菌55989菌株,同源性超过93%,同时它还通过基因水平转移,获得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和毒力相关质粒,这可能与该菌株强毒性和重症感染有关。
据德国神经病学学会专家推测,本次流行造成这么多患者神经系统失常原因是流行菌株释放的志贺毒素会造成神经系统血管内皮膨胀,也可能会造成颅内血管扩张及自动调节功能失常。此外,志贺毒素还有利于一种凝血酶的形成,并可能导致免疫系统部分过激反应。
中德科学家4日联合发布对德国暴发的大肠杆菌的最新研究进展,已发现8种抗生素的耐药基因。此前研究人员已经发现该菌株携带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及磺胺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目前又新发现5个抗生素抗性基因,包括头孢菌素、单酰胺菌素、青霉素和链霉素类抗生素,使得该菌株对至少8种抗生素可能产生耐药性。
易感人群及症状
欧洲疾病防控中心说,一般而言,由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引发的溶血尿毒综合征多出现在幼儿群体,但这轮疫情的感染者多为成年人。
世卫组织根据5月1日至30日的资料分析,无论是感染出血型大肠杆菌的病患,还是因这波疫情而罹患溶血尿毒综合征的德国病患,女性均占六成以上,且接近九成是超过20岁以上的成年人,罹患溶血尿毒综合征的高风险年龄在20至49岁间。
德国神经病学学会1日发表公报,建议各地医院让重症患者在病程早期就接受神经病学治疗。专家报告称,汉堡一家医院约半数重症患者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特别让人吃惊的是:这些患者尽管在病程早期就接受了血液透析治疗,但神经状态并未好转,有些甚至不断恶化。另一家汉堡医院也有超过半数重症患者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不少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并非像通常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那样,在病程晚期出现,而是与消化道症状和肾衰竭症状同时出现。
预防:饮食卫生最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5月27日发表媒体公报,提醒警惕近期在德国出现的大肠杆菌疫情,并建议民众注意饮食卫生,有症状者及时就医。
大肠杆菌是一种在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常见的细菌,大多数菌株无害。然而,一些菌株,例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则可引发严重的疾病。它主要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传染给人类,如生的或烹调不彻底的绞碎肉制品和原料奶等。另外,其他食品如蔬菜、水果等,被污染的饮用水,乃至于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均有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
世卫组织强调,目前预防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的唯一有效方法是进行杀菌处理,例如加热或紫外线照射。因此,建议民众不饮用生水,需“煮透”食物,特别是肉类、牛奶等;对于生的西红柿、黄瓜、蔬菜色拉等也应谨慎食用;此外民众应注意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前和如厕之后。
由大肠杆菌引发的疾病症状通常包括腹部绞痛、出血腹泻、发烧、呕吐等,但约有十分之一的感染者可发展为溶血尿毒综合征,导致急性肾衰竭、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对于有症状者,世卫组织提醒不要擅用止泻药或抗生素,因为这有可能会加重病情。我国卫生部提醒,2011年4月以来有德国及其周边国家旅行史者,如出现急性血样便腹泻、腹泻后无尿或少尿等表现,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旅行史。
疾病防控
针对目前德国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我国卫生部要求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病例的监测,发现急性血样便腹泻、腹痛病例,或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溶血尿毒综合征临床表现的病例,应询问近期有无赴德国或其周边国家的旅行史。
一旦发现有上述临床表现且有旅行史的患者,应立即报告当地疾控机构,并留取粪便及其他相关标本以备检测。切实预防出现溶血尿毒综合征。一旦出现溶血尿毒综合征时,应及时组织专家会诊,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救治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
卫生部同时要求切实做好医院感染控制。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疫情多属食源性疾病暴发,一般无须对患者进行隔离。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易引起感染,因此,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切实做好患者及密切接触者的健康教育,要求其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部卫生;要做好患者排泄物的消毒处理和环境卫生消毒工作,防止发生院内感染。
住院治疗
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者不断增多的德国来说,目前最棘手的问题是如何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疫情暴发以来,德国医院根据以往经验,大多选择放弃抗生素治疗。但是德国传染病学会近日建议,对本次患者可考虑在特定条件使用卡巴青霉烯类抗生素、利福平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德国明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也将尽快根据新破译的病菌遗传密码来研究选择性使用抗生素的可能性。
针对本次疫情中出现比例出奇高的溶血尿毒综合征重症病例,德各大医院采用的主要还是以往的标准疗法——“血液透析”,以帮助排除病菌在患者体内释放的毒素,但这种疗法对部分患者并没有疗效。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曾载文说,德国海德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曾于去年对3名年幼的溶血尿毒综合征患者进行了Eculizumab抗体注射治疗,获得成功。因此,近两周来,德国不少医院对部分患者试用了此疗法,但其疗效还需要几周时间才能作出初步评估。目前医院的做法是,如果血液透析无效,就给患者注射这一抗体。如果患者状况仍无好转,就两种疗法同时使用。
尽管目前为止尚无针对德国出血性大肠杆菌疫情的特效治疗手段,但相信随着更多基因研究、药敏研究结果的公布,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更有针对性、疗效更好的治疗手段。
此次疫情不仅仅带给我们的是医学方面的思考,从疫情扩散及事态变化情况而言,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尽管欧洲蔬菜进出口系统已经看似十分完备,各国间农产品贸易往来密切,但是此次事件依然暴露出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但尽管存在一定的不足,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德国对此次疫情发现及时,并予病患以恰当处理,世界卫生组织也结合各国力量针对病原菌展开攻坚战。
相对而言,我国目前对于食品流通、监管体系尚不成熟,各种食品安全问题一再暴露出大量的隐患,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如何借鉴欧洲在此次处理疫情的经验,是值得我国食品卫生行业思考的。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