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在天津洽谈科研合作,22日到上海的“转化医学研究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演讲,启动与上海两所医学院的新合作项目,24日赴湖南参加生物研究与产业论坛……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院长哈里特?沃尔伯格-亨利森女士自1999年以来的第9次中国行程,一如既往地安排得紧锣密鼓,足迹遍及中国几大区域。
无论怎么忙,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她都会回到卡罗林斯卡医学院。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名单将会在这一天公布,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正是负责评选和颁发者。这里也因此被称为“诺贝尔奖的摇篮”。亨利森院长本人也是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的成员。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是欧洲最大、最负盛名的医科大学之一,建成于1810年。瑞典有8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5位出自该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何评审出来的?中国人何时能有希望获奖?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如何使它的创新科研和育人体系高效运转?记者为此特地专访哈里特?沃尔伯格-亨利森院长。
“我们确定哪一位科学家获奖,并不关心他的国籍、民族或性别,只关注他的发现对人类健康有什么样的益处。这是遵从诺贝尔本人的遗愿。”亨利森院长说,诺贝尔奖考察的是科学家在过去许多年所做的努力,而且多数研究成果对于人类的贡献也需要有很长时间来验证,有时是几十年。而在过去这些年里,尽管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在科研领域进步很快,但不能否认的是,在生命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多半仍在美国或欧洲进行。
怎么看待近些年来中国人越来越强烈的诺奖情结?亨利森院长认为,这是十分自然的事。“诺贝尔奖是世界科学事业的最高荣誉,自然广受关注,有诺奖情结,对科研发展有益。”她表示,科学研究是一项艰苦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努力才能前进一点。因此科学界需要有英雄,来激励年轻人。而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是这样的“英雄”。
“中国有一些非常聪明的学生,不少医学院有很高的学术水平。除了汉语,中国的英语教育相当成功,年轻科研人员可以没有障碍地参与国际科研对话。如果说有什么需要改进的,那就是各种科研项目、机构之间的联系还不够;学校应该更多教给学生从论文、资料中获取知识的技能,这样他们以后才能不断追随科学前沿而有新发现。”与国内几所所有知名医科大学都有教育交流和科研合作的亨利森院长这样分析。她认为,随着亚洲国家越来越多加入国际尖端的科研合作,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洲人获得诺贝尔奖的日子并不遥远。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评选过程几乎要持续一整年。上千份提名邀请由前几届得主、全球医学界或其他相关领域的教授或专家提出,经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50位成员筛选,每年9月向全球的医学精英发出。提名截止期限为次年2月,大概有五分之一会得到回复。整个夏季,50名教授忙着埋头阅读大量的评价文章和文献,将其意见提交给核心评委会的18名委员评定。评审过程是封闭的,至今仍有点神秘感。委员们会对入围的人选进行反复比较,但过程中没有过多的外在监督或公开程序,亨利森院长认为,出于荣誉感,评审专家们都会为保持诺贝尔奖的权威性而努力,尽可能公平、客观地选出最重要的医学成果。
这与我们今天一些号称公开、透明却仍乱象环生的学术评选大相径庭,却值得思考。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每年会在世界顶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约4000篇,其中60%是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同行合作的成果。学校招收大量来自其他国家的优秀教员、研究人员和硕士博士生。亨利森院长认为,加强国际合作,招收富于创新活力的年轻研究人员,提升了学院的优势和在医学、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迄今已有300名中国留学生在以严谨著称的该校获得博士学位。过去5年间,该校出版的论文成果中,有600多份是与中国的大学或科研机构合作完成的。“科研需要的是与优秀研究者合作、交流,而无所谓地域。”亨利森院长说。
下一条·了解下香港医管局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