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医生的磨炼
作者 薄三郎 转自:八爪
冯仑老师有本书,叫做《伟大是熬出来的》。对应于从医之路,不但需要熬,还需要另外一味猛药,那就是骂。
温瑞安先生有一套《四大名捕》系列小说,到了大学生嘴里演变成“四大名‘补’”,补考的补!拿医学院而言,这四大名补大概是病理、生化、病生、解剖。没想到,毕业后进入医院,遭遇的却是更残酷的“四大”系列,也就是“四大恶人”。
按照前辈们多年行走临床江湖的经验,他们洞悉医院各位医生的脾气,将其中经常板着脸色,喜欢骂人,对下级要求极为严厉的主任、教授赐予“恶人”称号。恶人自然喜欢骂人,你永远猜不透自己会在哪个环节被骂。
“恶人”挑剔你的病历书写质量,体格检查详细程度,用药原则是否合理,手术准备完善与否,手术程序熟悉程度……总之,只要攸关患者健康、医疗质量的事,他都可能骂上几句。被骂自然是不爽的。
可是,有不少医生对我说,当他们回忆自己的住院医生道路时,记得最清晰的就是那些被骂的场面。彼时尴尬难当,此时回忆甜蜜。简单点说,那些挨过的骂,都转化成了从医道路上的经验值,有助于他们的成长。那些对他们和颜悦色、很少指出他们错误的医生们,他们谈起来时,一点也不激动。
在你即将犯错时,骂是一种特别的提醒,总是在关键时刻发生。不但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还能触景生情。当你下次进行同样的医疗操作时,条件反射性的想起被骂的经历,手上可能并不标准或正规的操作手法,立马便有了改观。
骂与被骂,都是一门艺术,尺度的拿捏很重要。我见过一位超级狠的外科教授,骂手下的医生是吃蛆长大的。我当时挺纳闷,粗疏的人一般会骂“吃屎”,骂做“吃蛆”,倒也算另类文雅、不用脏字的奇人。当然,这位“恶人”在骂完吃蛆后,便手把手的教他手术动作。手下医生尽管颜面尴尬,却全然应着,手里忙活着,表面上看不出任何恼怒的迹象。
我也见过医生互骂的场景,竟然还是在手术台上。只消想下飞针走线的血肉场面,竟然还敢有对骂存在,还是有一些恐怖!原来,上级医生对下级医生近期工作表现不甚满意,你来我往的工作性对话突然升级成“骂战”。作为麻醉医生的我,站在旁边惊出一身冷汗,生怕他们抄起手术器械互殴起来。奇妙的是,他们嘴上骂声不停歇,手下功夫却和谐——手术场面依然hold住。两人颇像一对骂骂咧咧的夫妻,你挑水来我浇园,你上钳子我结扎,手术照样完成得很漂亮。这令我很佩服,却不想再看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任何一位知名大医的成长道路,都不会缺少被骂的经历。钉子,总是要被敲打,才能完成使命。住院医生的成长,缺少骂声,就像一碗没有盐分、淡而无味的汤一般。骂与被骂都是爱,这事就是痛与快乐并存,我做好了继续随时被骂的准备。
上一条·医疗报道要祛除"弱势思维"
下一条·医生博文:从病人角度看医患关系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