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报错页面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您还可以: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推荐阅读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56年没发生一起医疗纠纷

2012-09-18 16:56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自1955年从家乡广东分配至石家庄工作,到2011年7月9日因病去世,刘琼芳一直不忍离开她的医院、她的病人。

    作为内科专家,70岁已退休的她,依然受聘工作在医疗一线。

    从医56年,身患3种癌症、4次接受手术的她,从没开过一张高昂的大处方,从未发生过一起医疗纠纷和事故。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刘琼芳,用生命的每一分钟诠释着医者本色。

    患3种癌症,做过4次大手术

    7年后,再见到刘琼芳时,郝月乔第一感觉是——瘦。郝父7年前住院时,曾得到过刘琼芳的救治。“刘姨”的好,郝家子女一直念念不忘。2010年的一天,在石家庄第一医院内科第四病区见到刘琼芳时,郝月乔跑过去和刘姨深情地一抱。但这一抱,差点让郝月乔掉下泪来——“刘姨”太瘦了!

    郝月乔不知道,就在2009年,刘琼芳因肺癌晚期做了第四次大手术。

    听说老郝又住院了,自己刚刚输完液的刘琼芳却对郝月乔说:“我拿听诊器去,给你爸看看。”

    戴上听诊器、用手将听筒焐热、掀开病人衣角、反复听诊,这几个动作刘琼芳在病床前一气呵成,和7年前一样。

    “问题不大。”听完刘琼芳这句话,郝笑了。虽然已不能说话,但他用力抬抬手,对刘琼芳晃了晃,表示感谢。

    和7年前一样,刘主任的话他相信。尽管此刻刘琼芳和他一样,都穿着病号服。

    今年4月20日,刘琼芳病情恶化再次住院,5月23日转入重症监护室抢救。

    呼吸非常困难,她上了呼吸机。和人交流,只能用颤抖的手勉强在纸上写几个简单的字。

    一次,护士马梅给刘琼芳测血糖。测完后,刘琼芳费力地写了张纸条递给她。马梅一看,是刘主任给她出了一道题:血糖正常值是多少?血糖高了你怎么处理?

    马梅一一作答。听后,刘琼芳嘴角有了笑意,对着这个年轻护士伸了伸大拇指。

    得到德高望重的刘主任表扬,马梅却流泪了。

    为这位整日像上了发条的内科医生工作了79年,刘琼芳的肺也累了——压力和张力都不行了。刘琼芳知道,她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在生命快要走到尽头时,刘琼芳破例给医院提了一个要求:她要回到内科第四病区去,那里是她工作多年的岗位。

    这位老医生用笔写道:我的病人在那儿,我不想离开他们!

    8元钱药方,省十几万元的手术

    面对70多岁的刘琼芳,即便是再自负的年轻医生,也不敢小瞧这个老太太。

    穿刺是她的绝活儿。一般情况下,做胸部穿刺,没有B超定位,年轻医生是不敢轻易尝试的。刘琼芳却不同。每当机器不能精准定位时,这个老太太就会亲自动手。

    她总是神色镇定,拿起穿刺针,用手在胸部左按按、右摸摸,下针一穿,一针中的。

    70多岁了,眼有些花了,手有些抖了,但感觉还在。

    有的年轻医生对此不解,刘琼芳也实言相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她开始行医时,没有B超,更没有CT。要当一个好医生,只有练就过硬的基本功。

    “高明的医术并不是和先进的诊疗设备、药品画等号。”在年轻医生看来,这正是刘琼芳给他们上的重要一课。

    几十年来,无数次给已被“判了死刑”的病人找到一线生机,刘琼芳从不迷信先进诊疗手段、精密仪器,往往就是通过看似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话聊”。

    这个带些许广东方言的老太太坐在病人床头,拉着病人的手问病情时,总是格外有耐心,一聊就是几个小时。而在与病人的闲谈中,她像一位敏锐的侦探,总能捕获病因的蛛丝马迹。

    如今,药品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先进。但这位老医生似乎拒绝与时俱进。

    有的病人几天排不下大便来,时下的年轻医生,通常会给护士下一个“灌肠”的医嘱了事。而刘琼芳二话不说,套上手套,帮病人一点一点抠出来。给病人下手抠大便,不仅是为患者解除一时的痛苦,刘琼芳认为,只有看了病人的大便,才能对病情有更准确的把握。

    有的病人主动要求多开些好药,多做一次CT检查,这位老医生不但不支持,通常还会耐心劝解。

    段秀云的女婿曾经得了风湿性心脏病,去过的多家医院都建议进行换瓣手术,手术费用要十几万元。刘琼芳却给他们开出一个药方,按时服用,半年后就转危为安。已经几年过去了,85岁的段秀云依然记得,这个治病的药方一次只花8元钱。

    “只有这样做了,我才觉得心安”

    有记者前去看望刘琼芳,虽然因肺部感染气管被切开无法说话,但这位曾经的全国人大代表依然关注着医患关系。

    在病榻上,她用笔在纸上写下:“医生和病人要互相信任,多替对方着想。现在当医生职业风险大,但年轻医生一定要明白,来看病的人更不容易……”

    从医56年,刘琼芳没有和病人发生过一起医疗纠纷。

    医院里,每当医患发生不愉快,矛盾随时可能爆发时,这位70多岁的老太太一出现,伸手摸摸病人的脑门,轻轻拍一拍肩膀,再顺便安慰几句……“几个简单连贯的动作下来,多么难缠的病人,一下就平静了。”年轻同事们回忆说。

    “这样的动作是装不出来的,也是别人学不会的。”在他们看来,这是刘琼芳的“特异功能”,刘主任就是“灭火器”。对这一尊称,刘琼芳并不认可,她总是纠正大家说:没有不讲理的病人。

    如今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内科第四病区,医生和护士从不会直呼患者名字,更不会代称床位号码,而是亲热地喊叔叔、阿姨、大哥、大姐……这个传统,就始自刘琼芳。

    医生并不能挽救所有人的生命。经过努力还是有病人故去,刘琼芳总要送他们最后一程。每当这时,她会早早来到病房,亲手为病人把嘴闭上,把眼合上,帮着给病人穿好衣服,默默地送至电梯口。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刻,这位老医生会深深地对死者鞠一躬。

    为了她这郑重一躬,曾有死者儿女当即跪倒在地,感谢这位慈祥的老医生。

    刘琼芳做这一切,并不是为了赢得病人家属的感激。“只有这样做了,我才觉得心安。”她曾对同事解释说。

    2011年7月9日,当79岁的老医生刘琼芳永远的离开时,一向低调、怕麻烦别人的她,谢绝了亲友的相送。她留下遗嘱: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

    “质本洁来还洁去。”最了解刘琼芳的丈夫,用这样的悼语,概括了妻子的一生。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