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报错页面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您还可以: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推荐阅读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做患者的精神食粮

2012-09-17 11:17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在我的手机通讯录里,有一个特殊的群——“SARS病友会”,里面储存了几十位SARS患者的电话号码,他们都是我的朋友。

    回想起来,那真是在一个极其特殊的情况下结交的一群极其特殊的朋友。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我已经给无数人讲过了,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我认识你的声音”。

    2003年6月24日,北京终于从SARS的封闭中解禁了。人们开始正常活动,正常上班了。然而,对于我们这些与SARS相关的人来说,SARS还远远没有结束,无论是对于医生还是病人。

    医生们在整理病历、数据,希望能从中找出一些特征、规律,总结出一些经验,为以后应对相似的传染病侵袭做一些理论上的准备。

    病人更是开始了漫长的疾病追踪和随诊的过程,因为这样的一个新发疾病,未来的结果是什么样子,没有人能够预料。

    我也参加了SARS病人的随诊工作。

    一天,我穿着白大衣来到随诊的诊室,里面的医生正在忙碌着。我风风火火地向她交代了一些事情,正转身准备离开时,听到一个声音对我问道:“你是王大夫吧?”

    我转过头来,看着眼前的一位30多岁的女病人,实在想不起来她是谁。于是我问道:“你认识我吗?”

    她答道:“我不认识你。”

    “那我认识你吗?”我开玩笑地问道。

    “你也不认识我,但我认识你的声音。我是高××。”

    这个名字我知道,是一个曾经在我管辖的SARS病区接受观察的病人的名字。她接着说:“你知道吗,我们所有的病人都认识你的声音。前段时间你每天到病房和我们聊天,那是我们最好的精神食粮。”

    后来我们接触多了,他们给我讲了这个“精神食粮”的事情。

    这些病人刚刚被“关”进我们的“非典”(后来叫SARS)病区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特别是当时的宣传使这些病人有一种“有今天没明天”的感觉。有一天,我到病房看病人,这个高××突然问我:“我们的肺以后是不是就变成玻璃样的了?”

    我问她:“什么意思?你的肺怎么会变成玻璃样的?”

    她回答说:“报纸不是说我们的肺会发生‘玻璃样变’吗?”

    哦,我明白了。我开玩笑说:“如果你的肺变成玻璃了,我就拿到工艺美术商店给卖了,估计能卖个好价钱。”然后,我就向他们解释了“肺玻璃样变”的术语的由来——一种X线片上的表现,与他们的肺部征象不是一回事。

    大家放心了,但是,他们向我提出了一个要求——每天来和他们聊半个小时天儿。

    我答应了,一直到病房撤销。

    因为当时他们戴着大口罩,而我则不但戴口罩,还穿着隔离服,所以我们彼此都不认识。但是,他们居然能认识我的“声音”,着实让我感动。

    一年后,我们在另外一个病友李×家举行了第一次病友会——SARS一周年纪念日。他们送了我一大瓶亲手叠出来的星星。我们每个人又都带上口罩,照了一张合影。不同的是,我们的口罩上都画上了笑脸。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