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报错页面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您还可以: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推荐阅读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医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2012-09-12 09:39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人类初始的医疗服务者都能耐心倾听病人诉说,为了消除病人痛苦详细告诉病人如何进行治疗(尽管方法很原始)和饮食及安抚,医患关系和谐。随着白喉抗毒素及磺胺等抗生素研制成功,医生对于治疗病人疾病有了“神奇之物”,特别是随着医学诊断与治疗手段日趋现代化,医疗服务者对患者倾说逐渐被漠视。有的医务人员不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供医疗服务,退回到“机械论医学模式”——斌仔向沈教授反映的医师查房行为即为典型。

    因而社会大众,尤其是患者大呼医院应提供“人文医学”服务。人文医学、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每一个人都在说,但什么样的服务才基本称之为体现了“人文精神”或“以人为本”都在探索。实际上,不论用什么词表达,核心是医疗服务中要视病人为有七情六欲的生物人,并非是一个任人摆弄的机器。

    因而为其服务时不单是治疗疾病,更要运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去观察、分析、服务,在服务中不单是治疗患者的某一疾病,更要关注患者是社会中的人,他(她)们既有一定的社会角色,又有家庭角色,还有自身生存、尊严、人格、回归社会、参与社会、展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以及求美、家庭幸福……多重需求需要医师给予关注、关爱……应当说,以人为本,凡涉及人,特别是医疗服务要触及人的躯体,就涉及对人的躯体的有创或无创触及,其必然对接受服务的人的精神、心灵、形象等产生正负面影响,其经济支付能力、人格等均需关注。而沈教授在从事医疗服务中可称之为充满了人文精神。

    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养中,如果导师仅对受培训者传授医学知识、操作技能是与时代背道而驰的,我们一定要传授如何关心每一个病人、倾听他(她)们的心声,给予安抚、关爱,尤应与病人,特别是一些缺乏生存勇气的病人交朋友,让每一个病人享受到充满人文关怀的医学服务,这样的医师才是具有高尚的职业精神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好医师。

    医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这是日前在澳门渔人码头举行的《弘扬医师道德 倡导医学人文精神》国际论坛上沈祖尧教授的讲题《Medicine is an art or a science 》。沈教授早已蜚声国际,许多人期待他的演讲。他先用英语介绍一帧世界名画——1632年的《杜尔普医师的解剖课》( “The Anatomy of Dr. Tulp”)作锲子,画中执行解剖的医师是当时的名医杜尔普,画中遭到解剖的死刑犯(偷窃衣服被判处决)被摆置于画布中央,惨白的躯体加上光线的投射成为视觉集中的焦点,画布的右端是进行解剖的医师,医师充满权威的手势用镊子夹住死者的左手肌腱,画布的左端是7名学生,眼神专注地盯着死囚的身体,死囚的身体在反复被检视切割,囚犯的刑罚延伸到大学的解剖教室。

    当时绘画创作的背景,荷兰国力正达颠峰,一般民众对解剖医学都有浓厚的兴趣,甚至每座城市都有解剖室,宛如今日的城市都有博物馆一样,人们在精确的解剖后往往喊着:这真是艺术啊!死囚的身体却在民众的检视下延续凌迟。众所周知,解剖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也是大画家的基本功训练(如达芬奇、米开兰基罗等),医学与艺术既有差异,也有联系。

    沈祖尧教授继续以他研究多年的内窥镜作讲题,内窥镜的发展是基于对病人的关爱。最初的胃镜检查令病人痛苦不堪,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不断进行研究改良。由半柔软的胃镜→柔软的内窥镜→带镜头的内窥镜→无管道的内窥镜→胶囊型的内窥镜→有放大功能的内窥镜(可观察到肠壁腺囊和上皮细胞)。利用中国筷子原理作夹子,从中国功夫艺术中得到灵感,把内窥镜改良为具多功能鹰爪式缝合器,可经肾上腺素注射、热凝术等处理,令溃疡出血患者及时止血,成功率升至95%,令病人的痛苦和损伤降低。另外,不断改善的内窥镜还有彩色和荧光染色,能早期发现癌肿,及时治疗,挽救生命。内窥镜的不断改良,充分体现了人文医学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就是再先进的医疗技术也需要对病人心灵的关注。

    沈祖尧教授继续用粤语讲述香港的一位瘫痪患者——香港教育学院校友邓绍斌(斌仔)。他是一个充满理想的青年,本想当一名体育教师,17年前在毕业体操彩排中意外地颈椎骨折至全身瘫痪。现在他说话吃力,每次呼吸都要通过机器刺激横膈才能进行,身上插着尿管。他写了一本《我要安乐死》的书,引起沈祖尧教授的注意,特地到医院探望斌仔,两人交谈了半小时。瘫痪了17年的斌仔坦言不欣赏医护人员,他说每天查房只看看尿道有无感染,肌肉有无萎缩,就像看一部机器,缺乏对患者心灵的关爱。继续展示的幻灯片是4位大脑痉挛患者,他们在床上全要别人照顾,有的入院后连身份证都带走,被家人遗弃在医院。他们也是人,就算这些病无法治愈,也希望多给他们一些尊严。一次有位忧郁症的病人因为有许多肠胃方面的症状来就诊,沈教授和他倾谈了半小时,主要是听他倾诉。病人倾诉后很感激,给沈教授送了一盆花,还传来短讯:如果花死了,你不要抛弃,送回给我,我会令它复活。沈教授也复了这位忧郁症患者一个电邮:如果有一天你想死了,就交给我,我会令你活着。

    医学要讲究沟通的艺术,能敏感地体会病人的内心感受的医生才是一个好医生。德兰修女说过:“人类最大的贫穷不是没有财富,而是孤寂和被遗弃。患者需要的是社会的关爱。医学界有句名言:一个好医生是治疗疾病,一个伟大的医生是治疗疾病和病人。”医学就是艺术和科学两者结合的整体。

    沈教授的演讲博得全场热烈的掌声和赞赏,他的演讲没有冠冕堂皇的大套理论,而是他的身体力行。他努力研究内窥镜、幽门螺旋菌,治疗溃疡病,取得骄人的成绩,可是他仍然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感动人心的是在繁忙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沈教授仍抽空去探望斌仔,和忧郁病患者对话,鼓励他们面对人生。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情爆发时,他积极进行抗疫工作,被《时代周刊》誉为当年的亚洲英雄,是人文医学精神的典范。而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也是各行各业都必需具备的。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