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发现和干预亚临床病变可改善移植肾功能
匈牙利Szeged大学临床外科系的E. Szederkényi及其同事报告,早期发现移植肾的亚临床病理改变并采取药物干预,可改善移植肾的功能和长期存活率。定期活检在移植术后管理中具有较高价值。该研究发表在《移植进展》(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5月28日在线版上。
肾脏移植物长期存活率受多种免疫和非免疫因素影响,如排斥反应、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感染等,但这些因素常常隐匿性发生而不明显导致肾功能下降。通过活检可早期发现肾脏移植物的亚临床异常并可给予治疗,但这样做的长期收益目前尚未形成共识。为此,研究者开展单中心、前瞻性、随机试验,对113例肾移植受者行145次活检(活检组),并与51例对照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入组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移植术后3个月时,移植肾功能稳定(血清肌酐<300 μmol/L)、既往1个月内无临床症状或排斥反应,接受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霉酚酸酯联合治疗,免疫抑制剂谷底水平稳定(他克莫司5~15 ng/ml、环孢霉素100~250 ng/ml),以及治疗依从性良好。活检组受试者在移植术后3个月时(n=66)和(或)12个月时(n=79)接受超声引导下活检,对活检标本进行形态学检查和免疫荧光分析。对照组51例患者仅接受临床观察。所有受试者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适用于高敏和再移植患者)或抗白介素2抗体(随机选用basiliximab或daclizumab)诱导治疗,按1:1比例随机选用他克莫司或环孢霉素进行维持免疫抑制治疗。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估计肾小球率过滤(eGFR)变化情况和移植肾存活时间。
结果显示,38份(29%)活检样本被评为正常。根据病理检查结果,23例患者存在亚临床急性排斥,28例患者出现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毒性,6例患者发生慢性排斥,23例患者有其他病理改变(包括2例多瘤病毒性肾病)。对82例(57%)肾移植患者给予药物治疗。
术后2年时,活检组2例移植肾失功;对照组1例患者死亡,3例移植肾失功。活检组的移植肾功能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随访3年时发现,活检组的移植肾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eGFR,46.0±13.8 vs. 35±15 ml/min(P=0.002)。活检组移植肾的5年存活率也显著增加:81% vs. 55.6%(P=0.0012)。
活检组患者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7例(5%)患者发生轻微并发症。4例患者发生短暂性血尿,均在第3次排尿时消失,观察4 h后出院;3例患者超声发现动静脉瘘,均自愈。
研究者指出,71%的活检中发现移植肾病理改变,而其中相当大一部分(76%)是可以治疗的,表明定期活检对于移植术后患者而言是一种必要的诊断工具。
上一条·中国器官移植模式转型任重道远
下一条·习惯性流产女性近2/3最终能生育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