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报错页面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您还可以: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推荐阅读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12-09-05 09:33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讨论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作者:伍贵富 2011-5-5

    共识起草专家指导委员会

    名誉主任:郑振声 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任:胡大一 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共识起草外籍顾问:Richard C. Conti(USA),William E.Lawson (USA),Gregory W. Barsness,(USA),John CK Hui (USA),Gunsel Avci(Turkey)

    执笔整理:伍贵富,柳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共识起草专家委员会(排名不分先后):

    马虹(北京),董吁钢(广东),杜志民(广东),徐成斌(北京),徐亚伟(上海),余国膺(北京),周玉杰(北京),李浪(广西),黎辉(黑龙江),郑直(福建),蓝景生(广西),罗陆一(广东),柳俊(广东),伍贵富(广东),蔡琳(四川),覃数(重庆),吴同果(广东),韦海珠(海南),林玲(海南),吴明(海南),王聪霞(陕西),吴瑞良(上海),蔡大卫(上海),梁小明(广东),周长文(重庆),余茜(四川),马根山(江苏),宁田海(北京),汪谋岳(北京),张健(北京),赵冬(北京),郭兰(广东),刘遂心(湖南),励建安(江苏),梁崎(广东),杨泰生(山东),范志清(黑龙江),向小平(北京),刘遂心(湖南),樊瑜波(北京),胡承恒(广东),廖新学(广东),陶军(广东),陈璘(广东),陈伟伟(北京),吴平生(广东),高炜(北京),郭兰(广东)

    前言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形成,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21世纪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威胁,并构成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报告,到2020年左右,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会迎来冠心病的“流行”高峰。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

    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装置是在病人的小腿、大腿及臀部分段包裹特制的气囊套,于心室舒张期通过对人体下半身包裹气囊的序贯加压,使舒张期压力升高(又称“Augmentation”,即舒张期“增压波”),从而增加心肌血供,改善心肌缺血。

    我国开展EECP技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长达3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基础研究资料和实践经验。近10余年来,美、德、英、日、印度、印尼、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亦相继将EECP疗法引入临床,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和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治疗。

    1994年由中国自主研制的EECP装置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1999年美国政府医疗保健财政管理局(HCFA)批准EECP的治疗费用可在Medicare(美国居民65岁以上享受政府资助的医疗保险)报销。200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正式将该疗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指南,成为确立EECP临床应用地位的历史性标志。200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也相继将体外反搏疗法纳入了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指南(IIB)。

    30多年来,EECP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特别是经过近10多年来的探索,体外反搏的作用新机制不断被发现,又不断被论证;基于体外反搏治疗新理论的新型治疗设备,如智能化、便携式或移动式的新型体外反搏装置也在积极的开发研制之中。但是,中国作为EECP技术的发源地,在EECP的推广应用方面却进展缓慢。为促进EECP治疗技术的健康发展,造福更多的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中国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体外反搏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并参考国际上体外反搏的最新研究成果,就体外反搏的概念、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等进行充分讨论,形成目前的专家共识,并根据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冠心病综合治疗发展趋势,提出了积极推广和促进EECP技术合理应用以及EECP技术发展规范化的建议。

相关新闻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