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报错页面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您还可以: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推荐阅读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专家视点维生素D缺乏症:预防、评估、补充治疗

2012-09-04 12:16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近年来,有关维生素D缺乏症的筛查和治疗方面的意见非常不统一。内分泌学会近日发布了一份循证指南,旨在帮助医生确定应接受筛查和维生素D补充治疗的对象。

    结论

    美国医学研究所最近核准了维生素D缺乏(25-羟基维生素D水平<20 ng/ml)、不足(21~29 ng/ml)和充足(30~100 ng/ml)的定义。

    在不同人群中开展的诸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美国至少约20%的社区老年人为维生素D缺乏者,而在年轻成人和儿童中,维生素D缺乏者的比例可能也较高。

    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是自然阳光照射。深色皮肤色素沉着和防晒系数(SPF)>30的防晒霜可明显降低日光维生素D的合成。

    仅鲑鱼、金枪鱼和香菇等少数食物中富含天然维生素D,因此美国和加拿大在多种食物中添加了维生素D.

    肥胖与维生素D水平降低有关。

    在肠吸收不良患者(包括行减肥手术者)中,维生素D缺乏症的治疗是个棘手问题。肾病综合征可导致随尿排泄的结合维生素D增加。

    皮质激素、唑类抗真菌药、抗艾滋病毒药物和抗惊厥药等多种药物可促进维生素D分解代谢,从而增加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的风险。

    在淋巴瘤、肉芽肿形成病(如结节病)、某些真菌感染和肺结核患者中,25-羟基维生素D可通过肾外途径代谢成1,25(OH)D2,从而增加患者发生维生素D缺乏症的风险。这些患者在接受维生素D补充治疗的同时,还存在发生高钙血症的风险。

    维生素D缺乏症可导致肠、肾和骨水平上的异常钙/磷和骨代谢。

    实施

    。预防:在防治维生素D缺乏症方面,应使用维生素D2或维生素D3.

    对于19~65岁的成人(包括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建议每天应用至少600 IU维生素D,以最大程度地维持骨骼和肌肉功能。

    对于年龄≥65岁的老年人,建议每天应用至少800 IU维生素D,以最大程度地维持骨骼和肌肉功能,并降低发生跌倒和相关骨折的风险。该预防方案的证据强度大于上述针对较年轻人群的预防方案。

    对于肥胖成人和服用抗惊厥药及其他已知可干扰维生素D代谢的药物的患者,建议服用的维生素D应为适龄剂量的2~3倍。

    对所有人而言,每天补充这些剂量的维生素D可能并不足以将血浆25-OH维生素D水平提高至30 ng/ml.

    对于目前未处于医学观察下的成人或目前未因维生素缺乏症而接受专门治疗的成人,建议每天服用的最大维生素D剂量为4000 IU.

    。筛查:维生素D筛查的对象应限于维生素D缺乏症风险增加的患者,包括骨质疏松患者、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服用可干扰维生素D代谢的药物的患者、慢性肾病患者和老年人。维生素D主要以25-羟基维生素D的形式存在于循环系统中。基本上所有患者均可通过测定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来评价是否患有维生素D缺乏症。

    只对慢性肾病患者和患有其他可影响维生素D及磷酸盐代谢的特异性疾病的患者,建议通过测定1,25(OH)D2水平来评价有无维生素D缺乏症。

    。治疗:对于维生素D缺乏症成人,建议每周应用50,000 IU维生素D2或D3进行治疗,连续治疗8周,以使25-OH维生素D水平达到≥30 ng/ml的目标,接下来可通过维持治疗来维持这一目标。其他治疗方案可参阅完整版指南。

    对于依从于补充治疗但25-OH维生素D水平未增高的患者,应考虑查找维生素D吸收不良的原因。

    对于肥胖成人、服用可干扰维生素D代谢的药物的患者和维生素D吸收不良者,建议应用高1~2倍的补充剂量(6,000~10,000 IU/d)进行治疗。对于这些患者,维持治疗所需的剂量也较高。

    对于经肾外途径生成1,25(OH)D2和患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应在补充治疗期间对25-OH维生素D和钙水平进行连续监测,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高钙血症风险。

    研究发现,维生素D受体存在于许多组织,并且维生素D具有许多潜在多效性作用,但根据现有数据,尚无法得出有关这些作用的程度的明确临床结论。在维生素D及其作用方面,还有许多其他问题悬而未决。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