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Neurology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研究补充疗法或是替代疗法(CAM)治疗神经胶质细胞瘤的问题。科学家们发现40%的患者愿意寻求CAM.这些前期的调查结果公布在了网上,后续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观察。
CAM被定义为:一种模式繁多的治疗方式,脱离了临床常规治疗,但是还没有被科学证明其有效性的治疗手段。
尽管这是一种疑问式的定义模式,但是反应了目前CAM的现状,人们接受CAM却不能准确定义它。CAM是一种混杂的治疗模式,不过它们有一个共性,就是都不符合科学标准模式(不走寻常路哈)。若说CAM没有经过科学验证,这其实不对。有些CAM没有经过科学验证,有些却已经被科学验证,并且许多被证明缺乏治疗功效。近期顺势疗法就被广为报道,经过科学验证为无效。顺势疗法与安慰剂疗法没有很大的区别。
也许上述对CAM的定义并不能全面反应它的全貌。不过,有些CAM模式尚未被验证安全有效,却常常在传统的治疗方式中被采用,主要因为目前没有有效的手段,因此被人为地认为有效。
我认为真正准确的定义CAM需要双重标准,一是,它们在哲学层面上是站得住脚的(因为它们是天然的或是有神秘力量的),二是,它们往往与现代科学医学基础标准(利弊分析)、医学伦理道德相背离。换而言之,它们拒绝出具一个标准的临床鉴定和临床治疗方案,它们往往引导患者购买其高价产品或是做一些欺骗性的销售。
在Neurology上发表的研究中,CAM的定义没有集中在细节上,而是聚焦在CAM的治疗结果特征研究上,有些结果影响深远。给CAM定义不容易,许多调查发现,各式各样的CAM存在于市场上,这给分析CAM现象带来困难。比如,一些研究把祈祷也包括在CAM中,当一个家庭成员生病的时候,其他家庭成员给他祈祷也被认为是CAM.再比如,维生素的补充,这容易产生冤假错案,有些人在一场大病后需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那么这就不算CAM.事实上,在化疗期或是外科手术期接受营养补充治疗是常规标准的治疗手段。通常,锻炼、放松按摩和心理安慰治疗被认为是CAM.
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德国科学家发现,使用替代疗法的病人中,39%使用顺势疗法,31%使用维生素补充疗法,29%使用不同的心理治疗法。
并且,有60%的患者同时使用两种CAM,既接受维生素治疗也接受心理治疗。维生素治疗和心理治疗在某些疾病中不能被界定为CAM,因此解释起来变得比较困难。
顺势疗法(占CAM39%组分)100%地被认为没有治疗意义,但是,从研究中可以看出,在德国和欧洲顺势疗法十分流行。
在这一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问卷调查,这意味着患者可以自行选择是否愿意做问卷。也就是说,问卷调查的结果没有人为选择被调查者的成分存在,对CAM感兴趣的人才会完成调查给出答案。
研究还发现,接受CAM的大部分是年轻的女性,并且接受过高等教育。调查显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并且收入较高的女性容易接受CAM.接受加强教育不仅是加强学术教育还得学会对伪科学和超自然现象的辨别,这也是为什么教育程度与接受CAM的程度成负相关性。
科学家们发现,选择CAM的人们存在一种侥幸心理,他们不愿错过一个可能治愈的方法。 从本质上讲,人们希望避免损失,确保通过各种途径保全自我,即便知道有效性十分小,但他们都不愿失去这个机会。幸运的是,现在很多选择CAM的患者比较少选用一些传统的CAM手段。
选择CAM的患者往往是因为有着错误的认识,他们往往认为CAM无害,因为CAM常常被标榜“纯天然”。一般情况下,顺势疗法没有直接的危害,因为它们常常给一些纯粹的安慰剂,或者是稀释剂如最近的硫酸锌疗法。然而,并非所有的CAM都无害。比如,大剂量的维生素会有副作用甚至是严重的副作用,中草药存在未知的副作用和毒性,甚至有些存在配伍禁忌。甚至心理疗法也可能造成直接的伤害,比如一种名为false-memory syndrome的疾病。
总的说,大部分CAM的伤害都来自间接的行为,比如延误病情或是纯粹无用功。最近一篇澳大利亚的研究显示,2001-2003年间,39个儿童使用CAM延误病情,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调查发现,很多患者使用CAM是因为它可以自我控制治疗,自我增强身体素质,这是CAM的魅力所在。
选择CAM的患者往往对自己的主治医生不满,或是对自己接受的治疗不满。CAM 的支持者称,CAM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缺乏一些常规的药物治疗手段。不过,这仅仅是孤例,其他的调查没有这一结论。
这项研究存在很多薄弱点,不过也算是对CAM进行一个前驱性的研究。它得出了一些结论,CAM很流行,并且常常被夸大作用;CAM定义混乱,有些常规的活动也被纳入其中。大部分患者并不是纯粹接受CAM,他们也接受常规的治疗,他们选择CAM可能只是因为对常规治疗不满意而已。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