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报错页面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您还可以: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推荐阅读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当大多数医生失去职业尊严感时

2012-09-16 14:21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眼下,医患矛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许多人都把矛头指向了医生,却很少倾听医生的呼声。事实上,医生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表面风光,内心彷徨;容颜未老,心已沧桑”,是他们的真实写照。虽然医生选择了沉默,但丑化甚至“妖魔化”医生的现象却愈演愈烈,极大地伤害了医务工作者的自尊和感情,使本已紧张的医患关系更加恶化。人们不禁要问:那些在非典时期舍身救人的白衣战士,真的沦为“杀手”、“强盗”了吗?

  2、不可否认,医疗界确实存在很多腐败问题,百姓深恶痛绝。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了这些问题,就否定一个行业,否定一支队伍。我国有600多万医务工作者,如果真的都变成了“杀手”,怎么会有13亿人的健康?怎么会有人均期望寿命72岁的成就?事实上,每一位医生都希望“妙手回春”,没有一个人愿意患者丧命于自己的手术刀下,这是一个基本常识。那些把医生称为“杀手”的说法,既不公正,也不合理。

  3、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任何一个群体的构成都呈“橄榄型”,两头小,中间大。极端好和极端坏的部分处于两端,大部分处于中间。对于医生这个群体来说,没有任何特殊性。大多数医生都是平凡人,他们每天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职责,救死扶伤。我们无须忽而把他们奉为“天使”,忽而又视为“魔鬼”。既不要“捧杀”,也不要“棒杀”,才是对他们的真正爱护。

  4、“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在任何一个社会,医生都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因为他们肩负着维护人类健康的职责。医生当自爱,社会也当尊重和关爱医生。丑化甚至“妖魔化”医生,既是社会的悲哀,也是社会的耻辱。

  5、我隐隐感到,这是一种可怕的社会情绪,潜伏着巨大的社会风险。当大多数医生失去了职业尊严感时,那就意味着社会的文明秩序开始动摇。而个别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充当了推波助澜的角色。他们不再靠事实来引导公众,而是靠情绪来引导公众;他们忠于的不再是事实真相,而是公众的情绪。而不断让公众愤怒,已经成为“注意力经济”的促销策略。为此,我决心为沉默而压抑的医生们说几句话。此文发表后,在医务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各大网站展开了激烈的论辩。我也成为近年来罕见的公然为医生“撑腰”的记者,赞扬者很多,攻击者也不少。是非毁誉,让历史评判去吧!

  6、新闻报道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这是记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然而,少数媒体为追求“眼球经济”,走入了“新闻娱乐化”的误区。个别记者热衷主动“策划”各种新闻,只求“轰动”不顾后果,并不关注科学常识和客观实际。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初衷,“茶水验尿”都是值得媒体反思的一个事件。它不仅可能恶化本已紧张的医患生态,而且使更多的媒体和群众受到误导,给社会制造了不和谐音符。

  7、舆论监督的目的不是逞一时之快,而是为了揭露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因此,记者必须出于公心、出于良心、出于诚意、出于善意。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建设性的,这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如果媒体盲目追求“卖点”,随意策划“茶水验尿”之类的“新闻事件”,最终将丧失公信力。

相关新闻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