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有一个想法,人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用来享乐的,更多时候我们需要有一颗敢于面对困难的心,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切实去体验这样的痛苦。学医至今,我无数次地问过自己这么一个问题,医生的成长,住院医的成长,是快乐还是痛苦?
我目前算不上临床大夫。尽管在实习阶段已经对临床工作有过很多体会,但毕竟实习医生的责任小,压力也就没那么大。而国内的同学都是在一线奋斗的住院医,每天都直面病人与家属。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着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听着他们偶尔的抱怨,心中却又是另一番滋味。
一、坚持
身在国外,每当看到国内一些有关医疗纠纷的报道,特别是前阶段多起医护人员被袭击事件,心中的神经总是被牵动。透过网络也看到了同学的愤怒,听到了他们的感叹与悲哀。官方媒体都曾报道这一系列的医疗纠纷“严重地影响了新入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但同学们都还继续兢兢业业地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我很清楚地记得在医生受袭事件那会儿,有一个同学在微博上真诚地赞扬了自己遇到一个通情达理的患者,让医生自愧不如。他对我说,那些袭击事件毕竟是少数,现在还是好病人好家属占绝大多数,真正蛮不讲理的很少。我想,他真是一个可爱的人。有这样的坚持、乐观、自省的态度,必将惠泽更多的患者。
当我把医生受袭击的事件讲给荷兰同事听的时候,他们都无法相信。荷兰医生的地位非常高,在荷兰医疗体系中,对医护人员的保护是非常重视的。不仅仅是医护人员,即使是医院里的临时工,也会受到保护。如果病人对某医疗工作人员安全有侵犯的话,除了追究法律责任之外,还会在其医疗记录上有所体现,被禁止在该医院就医。
二、教训
医生的成长恐怕都离不开教训这两个字。尽管教训二字看上去已经十分难过,但如不亲身经历,却又怎可能留下足够深刻的印记?尽管身边的同学大多真正做住院医没多久,却多少也已经这样那样的教训了。
患者病情恶化了,住院医寝食难安,几夜都无法合眼。自我检讨着这里做得可能不够好,那里想得可能不够周到。他把患者家属的言语告诉我,那份彻骨心痛切切实实地透过文字传达出来。我看了之后很难过,却更难以想象身为一线医生的他看了之后究竟会有多痛。
荷兰的住院医比国内多很多培训机会。离体操作,动物手术,这些使得住院医生手上的技能能够有足够的长进。但我个人愚见,也许外科大夫的操作技术能通过台下来训练,但是一个大夫临场应变能力恐怕是动物实验教不会的。临床上带教的大夫总是说:病人不会按照教科书生病的;临危不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本领都是在实战中锻炼出来的。
三、就业
中国的住院医更是一直以来都面临着难找工作的窘境,数百人竞争一个岗位的事情在中国从来都不新鲜。但实际上,荷兰住院医的就业压力也非常巨大,荷兰外科住院医们精神压力在很多情况下是来源于就业与竞争。
本来荷兰的医生培养是根据需求来决定的,理论上需要多少外科大夫就培养多少。但金融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纷纷缩紧医疗开支,荷兰庞大的医疗与财政负担不得不使政府紧缩医疗开支,医生的工作岗位一下子少了很多,于是住院医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了。在业余时间,住院医们最希望做的事情恐怕就是发表更多的文章,准备一份更好的个人简历,以便在将来求职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
四、心态
一些人认为医生描绘得冷漠、无情、贪婪,但作为当下的旁观者,我只能说我看到的体会到的并非如此;一些人觉得患者与家属谋划着以医闹致富,作为暂时脱离临床工作的旁观者,我只能说我看到的绝大多是情况亦非如此。
苏轼和佛应的曾有一则故事说:如果心中有佛,那看到的万物皆是佛;如果心中只有狗屎,那看到的也只都是狗屎罢了。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对方并以此为前提,那对方必定是个确凿无疑的混蛋。
我看到的那群住院医, 他们没有欧美医生那么崇高的社会地位,却依旧乐观,热爱医学;他们没有西方大夫们优厚的收入,但依旧坚持,不言放弃;他们在一个并不如意的医疗环境中成长着,却仍然自省,坦然面对。
尽管我依旧不明白住院医的成长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但这样的一群人,确实是那么可爱,难道不是么?
下一条·心肌梗死患者骨折风险增加30%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