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报错页面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您还可以: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推荐阅读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辐照食品: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2-09-23 16:35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虽然公众尚且懵懂,辐照食品在中国的规模增长却十分快速。

  辐照食品,一个曾经讳莫如深的话题,随着日本的核危机再度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在大家还尚未对其有足够了解的时候,辐照食品在中国的增长已然十分快速。截至2010年,我国辐照食品总量已经达2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辐照食品的一半。

  身在“辐”中不知“辐”,这是我们目前大多数人的现状。与之伴随的,却是在对高剂量辐照食品安全性存疑的情况下,我国辐照食品标准和监管的缺失。

    “在郑州,如果问同位素研究所在哪里,没几个人知道,可只要一提‘激光大蒜’,大家都知道。”   “激光大蒜”是农民们给辐照大蒜起的俗名。“最红火的时候,从我们单位门口开始,装大蒜的卡车停在马路边,一辆接一辆,足足能排上两三公里的队,交警还得过来维持秩序。”  

四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一个辐照食品技术论坛上,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军这样描述大蒜车队的“盛况”。  

身在“辐”中不知“辐”   “我们照了很多,但是大家都不知道。”   

在这个论坛上,这句话被包括朱军在内的多位辐照食品专家反复提及。  

辐照食品,曾经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  

2009年夏天,从几家知名品牌方便面的调料包“辐照门”事件,到河南杞县的钴-60事件,辐照这一在食品行业应用多年的技术浮出水面,并引起热议。   但没过多久,辐照食品的话题在媒体上渐渐淡去。  

此次日本的核危机让民众对“辐射”高度敏感,同时对于辐照食品也再度关注。   在国内一个大型母婴网站上,一位母亲提到了辐照食品话题。她觉得自己在日本核危机后,更迫切地想知道——“这个辐射,跟那个辐射是一样的吗?”   后面跟贴的二十来人中,不乏对辐照食品有所了解者,但更多的人则是表示惊讶——“晕,只听说过防腐剂,没想到还有射线!”  

在“辐照门”事件发生近两年后,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辐照食品为何物。记者在超市的食品柜台翻找,除了方便面,还很难看到其他辐照食品有标识。   虽然公众尚且懵懂,辐照食品在中国的规模增长却十分快速。  

“我国绝对是世界辐照食品第一大国。”江苏省农科院原子能所研究员赵永富说。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辐照食品总量已经达20万吨以上,约占世界辐照食品的一半。   赵永富还透露,我国相关部门和机构正在努力推动我国食品辐照加工产业的发展,计划在“十二五”期间使辐照食品增长3~4倍。  

食品辐照技术是利用钴-60、铯-137等放射源产生的伽马射线,或加速器产生的10MeV以下的高能电子束,对食品和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其中,钴-60辐照装置还是主要装备,目前全世界运行的大型装置250多座,总装源能力约3亿居里。   中国在其中所占比例很大。  

此前我国曾批准6类辐照食品卫生标准和17项辐照食品工艺标准。“现在每年涉及的食品产值应该超过300亿元。”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辐射加工专业委员会主任赵文彦告诉《科学时报》。  

据了解,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批准了食品辐照技术的应用。食品辐照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发芽,杀虫灭菌,改善品质,保鲜耐贮。  

由于射线穿透力强,辐照技术的一大好处是无须打开包装,既方便快捷,又可避免二次污染。   对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杀菌灭虫方式,很多人将信将疑。  

江苏瑞迪生科技公司业务经理汪昌保讲了这样一件事情:   一位第一次合作的客户送货时留了个心眼,在包装上做了记号。结果收货时他发现记号完全没被动过,他马上质疑:“你们是不是根本没有给我们的产品杀菌?”   汪昌保给他作了解释。但是,这个客户还是不放心,拿了一部分回去做储藏实验,发现的确有效果,这才相信了汪昌保的话。  

正如与会的多位专家所说,我们其实是身在“辐”中不知“辐”。   除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大蒜,日常我们所用到的香辛料和脱水蔬菜调味品,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经过辐照的。这些食品容易带有微生物和害虫,传统的加热杀菌工艺会使香气挥发,具有冷处理特色的辐照技术因此体现出优势。   据赵永富介绍,我国现在香辛料和脱水蔬菜的辐照量大概为10万吨左右,占世界辐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约占我国辐照食品一半的产量。   而小食品近年来在辐照食品行业异军突起,几乎与香辛料平起平坐。泡椒凤爪是个典型的例子。赵永富介绍说,如不添加防腐剂,凤爪只能存放2~3天,而采用辐照技术可以使保质期延长到1~6个月。现在仅四川省每年泡椒凤爪辐照处理量就达到了1万吨以上。   此外,冷冻食品、白酒等都是辐照技术覆盖较多的领域。  

辐照食品就像烤红薯?

  “大家把食品辐照和原子弹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朱军说。   严建民、高美须等专家撰文指出,辐照处理食品时,射线透过不锈钢管壁照射到食品上,食品接受到的是射线的能量,而不是放射性物质,受辐照的食品皆严密包装,因此食品不可能直接沾染上辐射物质。  

另外,从理论上讲,要使食品中的组成元素在辐照后诱发放射性,需要10MeV以上的能量。在此能量范围内,即使使用高辐照剂量,它们所生成的同位素的寿命也很短,放射性仅为食品天然放射性的15万分之一至20万分之一。钴-60的伽马射线平均能量为1.25MeV,铯-137的伽马射线能量仅有0.66MeV,远低于产生感生射线的能量阈值。因此,辐照食品本身不会产生感生放射性。而10MeV以上的食品辐照源能量是禁止的,这就从根本上杜绝了诱发放射性的问题。  

“其实,对辐照食品安全所作的研究是全世界时间最长、成果最多的项目之一,曾经长达几十年,有30个国家分工做实验。”北京三强核力辐射公司总经理王传祯强调。   中国学者也曾经对世界食品辐照界作出重大贡献。1982~1985年在大量动物试验的基础上,我国组织了382人的辐照食品综合人体试食试验。结果表明,食用吸收剂量在10kGy以下的辐照食品对人体无异常影响,从而结束了由印度学者引发的长达10年之久的淋巴多倍体辐照改变之争。  

而早在1980年,FAO(联合国粮农组织)/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WHO(联合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委员会便作出结论:任何食品总体平均吸收剂量高达10kGy,没有毒理学的危害,不再要求做毒理学试验,同时在营养学和微生物方面也是安全的。  

几乎每位专家谈及辐照食品安全时都会引用这个结论。   朱军则认为1980年的这个结论其实根本不用再提。“因为1997年上述委员会又提出,没有必要设定食品辐照剂量的上限。1999年该委员会作出结论:超过10kGy剂量的辐照食品也是卫生安全的。”  

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分析检测中心主任胡金惠介绍了她前些天刚刚拿到的欧洲食品安全局关于辐照食品的推荐意见。该机构下属的两个小组去年对辐照食品的安全进行了调查总结。一个小组负责调查辐照食品的微生物安全和杀菌效率,另一个小组负责调查辐照食品的化学安全。  

最后,前者得出如下观点:在辐照食品中,经过辐照的微生物不会给消费者带来新的风险。后者的观点是,食品经过辐照会产生新的化学物质,但这些化学物质主要是碳氢化合物、2-烷基环丁酮、乙醛等,这些物质在其他食品加工中也会产生,不是辐照处理独有的。而且,在辐照过程中这些物质产生的量低于热处理中产生的量。  

食品工程博士、知名的科普作者云无心曾这样类比:吃辐射污染的食物,就像把着火的食物吃到嘴里,而且它到了肚子里还在燃烧;而辐照食品,则像精心烤好的红薯,可以安心享用。  

“我们行业内的人士要坦然地面对公众,没有什么好怕的。”王传祯在会上发言时声音洪亮地说。

相关新闻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