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网站、手机、微博、QQ都能“求医问药”,新兴问诊方式受到医患双方青睐
“医生您好,我月初体检被查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甲胎蛋白是181(正常0―20)。现在我很害怕,请问下面该怎样做?”
这是一位患者在网上发的问诊讯息。一分钟后,它被自动转到专家手机上,专家给出的回复内容很快出现在问诊页面上。同时,一条提醒短信发给了患者注册的手机。
这是八一医院新开通的“专家移动咨询”平台的运作流程。该院100多位专家开通了微博问诊,并在规定时间内答复患者。
现在,像这样借助网络的问诊形式越来越多。
记者了解到,南京不少医院专家在医疗网站拥有个人网页。比如市胸科医院呼吸二科主任李田,每天坚持在“好大夫在线”网回答患者提问,3年答复6000多个患者提问。八一医院、四五四医院中医科专家也常常通过QQ回复患者咨询。
患者对网络问诊这一新兴形式认同度也越来越高。某大型网站日前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人身体不适时,首先想到“上网查查咋回事”。
“网络问诊让名医跨出医院‘围墙’,医患实现‘零距离’对接。”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认为,对患者来说,省去为一点小毛病跑医院的麻烦,隐私也能得到保护;而医院、医生可藉网络交流提高声誉、吸引病人。以李田为例,现在他的门诊病人1/3都是“网友”,还有不少是外地的。而由此在网络上搭建的普及医学、养生知识的平台,还有助于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隐忧
易被“医托”、江湖游医利用,网络的特性增加了监管难度
不过,也有患者担心,没经过望闻问切,没经过仪器检查,仅凭三言两语的症状描述,能获得准确诊断吗?
对此,八一医院全军肝病中心主任医师高蕾表示,网络问诊只能作为医患之间的补充交流渠道,正规医学检查和诊断仍是不可或缺的。在网上与患者交流时,碰到拿不准的病例她不会轻下判断,会建议患者尽快到医院就诊。
“哪些建议可以给,哪些指令不能下,正规医院的医生都知道‘底线’。”胡晓翔说。他担忧的是,由于网络的自由性,“网络医生”真假难辨,给这一新兴问诊形式蒙上阴影。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也有一些不规范的医疗机构借网络问诊忽悠患者。比如有些“专家”不问病情就让患者来医院检查,甚至故意没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吓唬患者,“网络问诊”成了变相“医托”。
显然,“网络问诊”也给医疗监管带来新挑战。业内专家认为,“网络医生”给出的只是意见、咨询建议,而非诊疗行为,一旦发生误诊,患者只能“苦果自己吞”。而由于网络的特点,管理部门对此类欺诈行为的调查、取证也十分困难。
建议
多部门共同监管,净化医疗市场不留“死角”
胡晓翔说,对于“网络问诊”中出现的乱象,单靠卫生部门一家很难彻底管好,需要相关部门共同负起监管责任。比如,网络“医托”如果给患者造成损害,根据《侵权责任法》可以对违法医疗机构进行严厉处罚,但在追查加害方时,需要网管、公安等部门配合。
他认为,各部门可联手从源头上管起,医疗网站、网络医生都要有资质准入制度,网络医生应该实名;提供养生、保健咨询的网站和个人,也应有相应资质并定期检查。一旦发生非法行医或其他严重伤害患者利益的行为,应追究相关网站的连带责任。
业内专家表示,治本之策还是净化医疗市场,打击不良医疗机构的医疗欺诈行为,让江湖骗子、“医托”、“药托”没有生存空间。
高蕾则提醒,患者本身也应保持警惕,不能盲目相信“网络问诊”,“对公众的健康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说。
上一条·香港人怎么看病?医改像香港看齐!
下一条·医学院招生惨淡 中国医学未来堪忧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