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的扩招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计划经济体制以来的公费医疗制度早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当前将大学生纳入居民医疗保险体系的改革,使得“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大学生医保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那么,大学生当前享受的医疗保障现状究竟如何?大学生对于医疗保障的需求又是怎样的?笔者基于对江苏三所高校的调查,对当前大学生医疗保障的需求与供给现状进行分析,从而为大学生改革提供一些建议。
一、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于2010年1月至3月在南京、苏州和常州三所高校进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97份,有效率99%.其中,男生106名,女生191名;一年级学生55名,二年级学生60名,三年级学生108名,大四学生52名,研究生22名。调查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医疗服务供需情况、大学生对医疗改革的看法和意愿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运用访谈法,通过与高校校医院或医务室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其目前的医疗服务模式和医疗服务提供情况。
二、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家庭经济情况
在受访的大学生中,家庭收入最主要来源为父母固定工资的占45.8%,来源于个体经营所得的占19.2%,来源于父母外出打工的不固定收入的占18.9%,务农所得为最主要来源的占14.1%,而依靠政府救济、补贴或其他来源的占2%.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占15.8%,在1万至3万元之间的占37.4%,3万至5万元之间的占25.3%,5万元以上的占21.6%.生活费用依靠家庭的大学生占91.6%,而依靠亲戚朋友资助、国家资助、奖学金或者自己打工收入的则占很少比例。月生活费用在300至600元之间的占45.8%,在600至900元之间的占34.7%,而在900元以上的仅有14.1%,还有5.4%的学生生活费用在300元以下。
说明大多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居于一般水平,由于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生活费用也大多依靠家庭提供。值得注意的是,有5.4%的学生生活费用在300元以下,连基本的生活开支都难以维系,根本难以抵挡疾病的风险。
(二)医疗服务需求情况
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调查中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评价较高,有23%的人认为自己非常健康,更多的63%的人认为自己比较健康,另外12%的人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仅有2%人认为自己不太健康。同时,被调查者的一学期患病率为53.5%.在患病种类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并且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仅有7人患过大病。说明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相对于其他年龄群体,患大病几率较低,但常见疾病的患病率较高。
在体检服务的需求上,有65%的人表示每年至少需要一次,16%的人认为每年至少需要两次,11%的人认为需要两年一次,而其余只有8%的人认为可以两年一次或者四年一次。这说明,体检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是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但是,笔者经过与三所高校医院的工作人员的访谈了解到,三所高校的学生都是仅在刚入学时接受了一次体检,并且检查的项目也不全面。这充分说明,目前许多高效忽视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甚至连最基本的体检服务都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三)医疗服务利用情况
在患病时,未治疗的有32人,占10.77%.未治疗的原因最主要是自感病轻,其次依次是无时间、医药费不能报销、经济困难和交通不便。在治疗的学生中,选择自我治疗即去校外药房买药的有83人,占27.95%.其原因依次是自感病轻、经济困难和无时间。选择去校医院治疗的有127人,占42.76%.原因主要是比较方便、医疗费用适当和程序简单,无需较长等待。选择去校外综合医院治疗的有47人,占15.82%.原因主要是综合医药医疗水平好、医疗条件好和服务态度好。选择去校外社区医院的仅有8人,占了2.69%.他们的理由是比较近、医疗费用适当、就医程序简单。
学生年平均就诊次数为2.02次,其中校医院就诊次数1.215次,综合医院0.633次,社区医院0.162次。学生每年支付医疗费用在100元以下的有189人,占了总人数的63.4%,在100至200元之间的有17.8%,在200至500元之间的有11.8%,而在500元以上的也占了6.4%.同时,在被调查者中,有过住院经历的有14人,其平均住院费用为514元。
(四)对不同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对于当前大学生经常就诊的医疗机构,包括校医院、校外综合医院以及社区医院,大学生对其医疗服务的满意度状况,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通过对医院的环境卫生器械设备等硬件设施、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医护人员服务态度、诊疗结果以及药品的价格和收费这五项指标来反映当前不同层次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水平。将这五项指标分别进行赋值,分值为5分、4分、3分、2分、1分。结果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校医院不管在硬件设施、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以及诊疗价格方面,其满意度均低于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但是在药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上高于其他医院。而相对地,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在其他四个指标上的水平都高于校医院,但是药品价格和收费高是其最大的不足,并且综合医院的收费又略高于社区医院,这是制约大学生去综合医院就诊的最重要因素。同时,297位被调查者对于自己经常就诊的校医院和校外医院分别作出了打分,校医院的平均分为70.72分,校外医院的平均分为76.62分。从相对水平来看,校医院的医疗水平低于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而药品的价格和收费也比较低;从绝对水平来看,不管是校医院,还是综合医院或者社区医院,大学生对其提供的医疗服务普遍满意度不高。
(五)高校卫生医疗服务情况
校医院是大学生选择最多的医疗机构,笔者对三所高校校医院的医疗服务情况也作了深入地调查。
对于校医院的急诊服务,认为很及时或者比较及时的有77人,占被调查者的26%,而认为不太及时和很不及时的分别占12%和7%.急诊对于校医院来说是基本的并且必须提供的医疗服务,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和利益。笔者通过与校医院工作人员的访谈,了解到三所医院都设有急诊室,而根据调查可以看出,急诊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的满意度并不高。
在校医院所储存的药品方面,有62%的人表示校医院出现过不能满足患者指定药品的情况,其中有13%的人甚至表示经常出现。在诊疗方面,有47%的人表示校医院出现过误诊的情况,其中表示经常出现和偶尔出现的比例分别占9%和20%.以上分析说明,校医院的卫生医疗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学生的医疗需求。而对于校医院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选择最多的依次是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218人选择)、改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129人选择)、增加校医院的药品种类和数量(109人选择)、改进医院的硬件设备(85人选择)以及延长开放时间(41人选择)。
(六)大学生对于医疗保险的认知与意愿
对于当前将大学生纳入居民医保的改革,13%的人表示听过并且了解,56%的人听过但不了解,还有31%的人完全没听过。而在听过的人中,最主要的了解途径是听朋友或老师讲的,其次依次是网络新闻、报刊杂志和电视媒体,而通过政府宣传的仅有7人选择。这说明大学生对医疗改革的认识程度不深,大部分人仅仅知道但并不了解,而且了解途径比较狭窄,在这其中,本应该在政策宣传工作上有所作为的政府机构却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被问及是否愿意参加居民医疗保险时,84.8%的同学表示愿意加入,15.2%的人则表示不愿意加入。在表示愿意参加的252位同学中,其出发点依次是可以降低承担大病医疗费用的风险(206人选择)、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水平(198人选择)、可以更方便地享受医疗服务(178人选择)、报销简单(75人选择)。而不愿意参加的45位同学的理由依次是:需要缴费,支出得不到预期的回报(36人选择)、自己身体不错,没有必要(26人选择)、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经济条件限制(19人选择)、不信任居民医疗保险(15人选择)和校医院的服务水平不错,没有必要(14人选择)。以上分析说明,绝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是愿意加入居民医保的,而不愿意参加的大学生或是基于自己身体的考虑,或是出于自身经济情况的限制。
三、讨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可以得出:大学生患大病风险较低,而对普通疾病的医疗需求较大;然而当前大学生医疗保障水平低下,难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一方面,高校医疗服务水平不高,普遍存在医疗设备缺乏、落后及陈旧,药品不健全,卫生技术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而另一方面,大学生由于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对于医疗水平较高的综合医院往往无力承担高额的医药费用,特别地,贫困大学生承受疾病风险的能力更低。因此,当前对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就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参加居民医疗保险的积极性普遍较高。
据此,笔者试图为大学生医疗保障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大力度改善高校医院的诊疗环境,提高校医院的诊疗水平,更新医疗设备和药品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要做好大学生的卫生保健和预防工作,建立大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开展体检。其次,继续推进大学生医疗保险改革,将大学生纳入居民医疗保险体系,让医疗保障覆盖更多的大学生群体。最后,在自愿参保的前提下,大学生居民医疗保险改革应更多地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利益,同时做好保险的宣传推广工作,以消除贫困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医疗保险分散风险、互助共济的功能。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