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

切换栏目
当前位置:医学教育网 报错页面

您可能输错了网址,或该网页已被删除或移动,您还可以:

返回上一页返回首页网站地图

推荐阅读
> 正文
RSS | 地图 | 最新

高血压的“科学食疗”

2012-09-14 16:21  来源:医学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食疗”本来应该是一个很平常的词,因为总与“传统”联系起来,就使得它有了特定的含义。再加上“养生大师”们不靠谱的忽悠,“食疗”往往被理解成了按照特定的方式吃某种或某几种特定的食物,就可以象药物一样治疗疾病。这样,“食疗”这个词就逐渐演变成了“没有科学依据”的“另类经验”。不过,如果我们把 “食疗”理解成通过合理的饮食来改善健康状况,那么它就会是一种合理的追求——在现代科学里,这样的追求和实践叫做“合理膳食”。

  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实验表明,通过合理膳食,我们可以减少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某些症状,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当然,这个“合理膳食”以及它能够产生的效果,必须要有科学数据的支持,否则不是科学而是忽悠了。

  比如高血压,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健康隐患。它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会导致心脏疾病、肾脏疾病以及中风等其它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多数人的血压都会升高到高血压的范围——这个“大多数”,在美国人群中高达三分之二。对于高血压——即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上,或者“高血压前期” ——血压在120/80以上但没有达到高血压程度的人群,国外医生一般会推荐先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来进行“治疗”。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合理膳食”。

  根据科学数据,预防血压升高或者降低高血压的食谱是这样的:植物性食物为主,强调蔬菜、水果和低脂奶制品;食谱中的总脂肪、饱和脂肪以及胆固醇低。这样,蔬菜、水果、全谷、坚果、禽类、鱼类就是应该鼓励的,而红肉(猪牛羊肉)、全脂奶制品、蛋黄、糖以及含糖饮料等,就应该是减少或者避免的。

  有大量的数据表明,高盐会导致血压升高。对于普通人来说,推荐的食盐摄入量是每天不超过6克,而对于高血压人群来说,最好是限制到4克以下。应该注意的是,这些盐不仅仅是做菜时用的盐,还包括食物中本来的钠元素。比如酱油、味精、咸菜、腌肉等,其中已经含有的比较多的钠,也是要记入总的盐摄入量的。

  除此以外,生活方式的其他方面也会影响到血压的控制。比如说,虽然吸烟不直接升高血压,但是吸烟对血管的生理状况有相当影响,会导致心脏和血管疾病。饮酒,如果大量的话会导致血压升高,同时酒也含有高热量,不利于保持合理体重。而体重与血压是正相关的——越胖的人,高血压的风险就越高。所以,对高血压的 “合理食谱”来说,应该不喝酒——如果实在要喝,也尽量控制喝的量。

  适当运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这种运动并不限于专门的体育锻炼,步行、骑车、适当的体力劳动、甚至是上下楼走楼梯而不走电梯——凡是增加身体物理运动的活动都会有所帮助。

  不难看出,这些有科学根据的“生活方式”并不像“养生大师”们鼓吹的“食疗秘方”那么“简单易行”。遵循这些“生活方式”,需要牺牲一些“享受”。比如低盐饮食,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食之无味”的。而且,这样的饮食不是一顿两顿或者十天八天,要长期坚持,实在需要相当的毅力。

  跟“养生大师”们的“食疗秘方”相比,现代医学很坦诚地告诉我们高血压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目前我们对它的认识还相当有效。这些“合理膳食”以及其他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有效性是大样本统计的结果。也就是说,与不采取这些措施的人群相比,遵循了这些生活方式的人中有更多人实现了血压降低的目标。但是,人群中的个体差异总是存在,有的人这样做之后血压依然很高。对于这些人来说,求助药物就是完全必要的。

  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作为预防或者“保守治疗”的一种尝试,但是它永远无法代替药物。实际上,药物也不是那么可怕。对于大多数合法生产的降压药而言,副作用都非常微弱甚至没有。只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药物,以及如何使用药物,需要医生的指导,并不是看看养生节目或者广告就能够给自己开处方的。

  实际上,这些合理的膳食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意义不仅仅是降低血压,或者预防高血压的出现。更重要的是,它们是使身体处于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换句话说,它们的意义是获得健康,而不是“治疗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基于现代科学的“合理膳食”和基于传统文化与哲学的“食疗”,就有着根本目的上的不同。

退出
会 搜
特别推荐
医学教育网医学书店
  • 名师编写
  • 凝聚要点
  • 针对性强
  • 覆盖面广
  • 解答详细
  • 质量可靠
  • 一书在手
  • 梦想成真
网络课堂
40多类,1000多门辅导课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