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舆论导向明显不利于医生的年代,患者对医师过分的要求比比皆是。作为医生,似乎只有动则得咎的份儿。近期,哈医大血案引爆了社会对于医患矛盾的大思考,要求正确对待医患关系的呼声“响彻天宇”。本报记者调查了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等几家大医院的百余名医生,其中主任医师50余名,主治医生近百人,住院医师30多人,希望从医生的角度来切入这个敏感的话题,关注医生们最难以接受患者的N个方面。
这个社会太浮躁、太喧嚣了。嘘,静下来,请静下来,让我们听听医生怎么说……小声些,小声些,请再小声些……
关注调查
医生最难以接受的患者行为?调查数据:
97% 辱骂、恐吓医生
75% 一知半解,指挥医生看病或指定医生开药
72% 依从性差,不遵医嘱
46% 对医生诊疗过程录音、摄像
29% 隐瞒病情者
29% 期望过高,达不到效果就质疑医生
26% 同一个问题反复问
医生最难以接受的患者语言?调查数据:
35% 这个药不会有副作用吧?你们能保证不出问题吗?
31% 为什么都是一种病,我住了这么久,他住了三天就出院了?
29% 我的病能不能去根儿啊?
19% 能换个经验丰富的大夫吗?
访谈:医生如是说
1、医患之间,达不到普通的人际关系
调查中,不少医生表示,同仁徐文事件、哈医大血案等发生后,医生的人身安全越来越得不到保障,患者威胁医生事件愈演愈烈,这些成为医生的心底之殇。
海淀政协委员、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于逢春说,自己从医20多年了,遇到谩骂恐吓医生的情况特别多。前几天她出专家门诊,一位患者拿着普通号过来要看病,于医生告诉他应该去普通门诊看病并且告知了路线。患者竟歇斯底里地大骂:“xxx,你们这些医生都该砍,哈尔滨砍得太少了……”这让她黯然神伤。她医生不无感叹:“现在医患之间,连普通的人际交往都难以达到。”
“医生要学会保护自己!别招惹患者及家属!” 这似乎已经成为各个医院的会议重点。
2、别和医生比专业,好吗?
北京医院眼科一位退休返聘的陈教授说,病人多问一些病情和关于治疗的问题医生都能接受。除了医闹那些劣行之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有些患者特别自我——他找你看病,但是你说的什么他都不接受,只坚信自己的观点。他曾碰到过一个患了糖尿病的病人,他建议病人用胰岛素(因为她还有心梗病史),她却吵闹说听人家讲用了胰岛素会死,坚决不用。几次三番地劝说建议,她根本就不为所动,这让医生彻底抓狂。
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治医师陈喆说,自己最难以接受的是明明反复交代了病情,病人和家属仍不遵照医嘱。如果导致了死亡,病人家属就会“群起而攻之”,怪医生医术不精。北京同仁医院某医技科室刘医师说,患者质疑医生的专业水平,没有关系,他们可以录像。自己不怕他们对就诊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就怕患者断章取义,最后罔顾事实。医生会觉得非常无辜而格外受伤。其实,既然选择来看医生,就请相信医生的专业。
3、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请少问!
“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是医生诊疗中必须要解答的。调查显示,多数医生并不认为他们太困扰自己的诊疗。比如,很多患者会问“为什么他能好,我还没好?”上海某三甲医院内科主治医生薛鹿瞳风趣地说:“人不是机器,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同样的治疗措施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的。同样是肺炎,小伙子生病体温一退就生龙活虎了,老太太得了肺炎也可能没命。同样是人,人家刘翔110米栏12秒88,咱估计12分钟都够呛。同理!”
4、相信我,我是医生!
当红作家六六曾表示:《圣经》上提到“FAITH(信),HOPE(望),LOVE(爱)”这三个字是对人类是最重要的,而对这三个字最好的诠释就是医院。调查中,很多医生表示,无论病患家属什么态度,医生护士再委屈再难过,也会认真对待病情。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住院医师庄蒙丽说,有一次,一个患儿的家属非常无理,把她气哭了。但到病房看到患儿后,她忍不住抱起孩子,说:“你瞧你那坏爸爸!”毕竟,救治病人是医生价值的体现,谁都不希望自己失败。
医生:用另一只眼睛看患者
1、患者深陷“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即当一个部门或群体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本报在对普通民众的调查中,45.5%的人认为现在的医生医术不高,医德败坏。实际上,绝大多数医生是有道德底线的。有专家透漏,少数人存在过度医疗问题,是因为长期以来,由于医院投入严重滞后,公立医院实行自我创收、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医生无法靠合理诊治获得收益,不得不采取多检查、多开药的方法获得经济补偿。这显然导致百姓逐渐对医生失去了信任,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情绪对立。一旦发生纠纷,医生自然就会被“千夫所指”。
2、患者的“魔鬼心理”
有一个童话故事,一个魔鬼被装进瓶里。第一次,他想,如果有人救我出去,我会让他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等了很久后,他又想,如果有人能救他,他就让这个人成为最尊贵的皇上;又等了很久,他愤怒了,他说,如果有人救我出去,我就吃了他。
这是一位老医生讲给他的学生的。他说,患者常常是病急乱投医,他们只要看到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和善的面孔,挂着照片和名牌,就会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地倾诉。但是医生每天工作繁忙,碰到患者问相同的问题,很可能就懒得解释了,不过,医生说“跟你说你也不懂”这样的话,患者会瞬间感到失落。因为“一些和病情有关的知识虽然自己也能了解,但还是希望从大夫的嘴里说出来印证一下”。如果医生一味拒绝,患者就会由失落转为失望。他认为,医生不重视他的生命,进而他就彻底愤怒了。他认为,医生只不过是一个职业,有什么了不起,从而会将愤怒发泄给医生。
3、患者原来如此
患者对医生其实是提心吊胆的,总担心自己被医生骗。所以,他们采取各种手段,质问、录音、比较等等。正如幼儿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一样,患者渴望自己得到医生的关爱。而相对的,医生本来就工作强度大,有很多专业问题需要应付,对患者的质问和怀疑自是不耐。这对于治病肯定没好处,也不利于治病救人,双方都受损,没有人是赢家。而追究根本,双方是一样的:健康!
接受,不应该是一场战争
1、医生的职业道德重申再重申
2010年“第七届中国医师奖”颁奖礼上,上海瑞金医院的王振义院士说,他从医60多年的感悟就是一个字 “心”。60多年来,没有任何一个病人对他投诉或者有不礼貌的行为发生。他说,“心”字有六个方面:仁心、良心、热心、细心、诚心、耐心。他一直是秉承这六个“心”的目标去为对待患者。
裘法祖院士生前也曾说,作为一个医生,医术可以有高低之分,但在医德上不能有高低之分。不是有德行的人绝不能从医。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蔡忠军认为,在制度与社会获得大的改变以前,我们只能寄望人们不要活在以往的消极经验里,更期待着一次次良心上的起义,随良心所欲,而不是完全“听制度由命”。如果这个世界需要一场战争,那也是发生在社会与疾病之间,而非医生与病人之间,医师们必须时刻重申医生的职业道德。
2、别让“责任” 打击了医生的“责任”
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治医师陈喆说,曾有一位老年患者在某医院心外科进行了心脏搭桥手术,之后家属被院方告知,患者感染了一种超级细菌,病情十分危急,需要一种特殊药物注射液进行治疗。然而这种注射液是从美国进口的,在北京都很难买到。家属千方百计买到药后,患者因为病情过重依然不治而亡。家属将医生告上法庭,认为根据法律规定,药品上如果没有中文批号、中文标识和中文说明,属于三无产品。推荐购药并非医生个人行为,而是由其所在的治疗组共同决定。治疗小组讨论并打听到哪里有卖这种药品后,医生写下字条向家属推荐,但是买不买还是由家属决定的。治疗小组知道这种药国内没有生产,但并不确定是不是三无产品和假药,医生也没有这样的概念。这类纠纷频繁发生,只会让医生明哲保身,不会为患者冒任何风险。
3、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佛经里面的一个经典故事:一天,有人找到一位会移山大法的大师,央其当众表演一下。大师在一座山的对面坐了一会儿,就起身跑到山的另一面,然后就表演完毕。众人大惑不解。大师道: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移山大法,惟一能够移动山的方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医患不信任的大环境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从改变自己开始。河北北方学院附属医院薛医生说,我工作一生,门诊一天看病80个以上,每个患者不过一两分钟。我的手术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没有一个病人投诉我,因为我以心换心。病人进门,你冲他笑一下有什么难的?你在讲话的时候加一个“请”字,有什么难的?来看病的人,如果你当他们都是你的父母、你的兄弟姐妹、你的小孩,你还会呼来唤去居高临下吗?
薛医生表示,大部分病患都是通情达理的。你工作做到位了,他们大多能够理解。他们要的也就是一个平等对待,争的是一口气。
“尊重的分量最重,能直达人心。”采访结束时,薛医生的一番话,让记者陷入了沉思。
4、我们还需要这些机制
心理介入机构 这是近几年里经常被提到的。一方面是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咨询,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也是为医生设置,当医生面对强大压力的时候,能在心理上得到疏导。只有在心理舒适的环境下,患者才能好好看病,医生才能看好病。
建立政府紧急医疗咨询部门 “《医师在线》报问卷调查”中,记者采访到很多医生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病人病情突然加重,需要采取紧急治疗,但是患者家属质疑病情变化,要求医生解释,这无疑耽误了患者的救助。有医生建议,政府可以设立特殊的紧急医疗咨询部门,由权威专家坐镇。当患者或家属遇到病情不清而医生又急着抢救,无法反复解释的情况下,医生可以让患者或家属拨打政府医疗咨询部门进行确认。这不仅省却了医生的解释时间,也可以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
增加医生经济收入 问卷中,很多医生一再表示收入太低。海淀政协委员、海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于逢春说,中国医生的阳光收入太少。自己工作20余年,现在除去各税种以及交纳的保险金等,每个月只剩下两千多元。韩国医生的工资非常高,他们也非常自律,因为如果不自律,他们就会丢掉工作,得不偿失。而中国医生值一个夜班,好一点的医院也不过二十几元钱的补助。另外,在医患发生问题时,有时候医生不仅投入了治疗,还会在经济上受到惩罚。这让很多医生觉得不公平。增加对医生的经济补偿已经成为医生们的集体呐喊。
■记者手记
采访医生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绝大多数医生是好的,他们收入很低,他们认真工作,他们也有抱怨,他们也是父亲或者母亲。他们疾呼需要理解,却常常陷于复杂的医患关系中。正如六六在《心术》中所说:“这世界大多数人是善良的,恶只有一小部分。而因为这一小部分的影响,大多数人都将心底的善念包裹起来。为什么一小部分的恶性却让大部分人对彼此都失去了信任?”我们也一直在思考,这个时代怎么了,医生觉得委屈,患者觉得委屈?这特殊的“中国式医患关系”什么时候才能改观?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7910301]
链接
医生的尴尬时刻
1. 患者死了,家属说:“人是死在你们医院的,所以你们就有责任,就要赔钱。”
网评:人死在哪里,跟致死责任有必然联系吗?人还是死在地球上的呢,为什么不让全地球的人赔钱?
2. 患者死了,家属说:“进医院时还好好的呢,才治了几天就死了!”
网评:“好好”的人,为什么还来医院?既然来医院,说明已经是有“故障”的人了!
3. 患者死了,家属说:“送进医院,才几个小时,就死了。真是庸医害人!”
网评:当时若不送进医院,若不实施治疗,十分钟就死,不死包换!
4. 患者家属说:“治了一年,人死了,钱花光了,人财两空。你们医生真是谋财害命!”
网评:你当初可以选择不治疗。这样,虽然人会死得更快,但你能剩下钱。
5. 患者说:“既然医院不能保证把病治好,人们还要医院做什么?”
网评:既然彩票不能保证每个买家都中奖,人们还买彩票做什么?
6. 患者说:“你们医生就认钱,没钱就不给看病。”
网评:你去饭店,如果没钱,服务员会私自给你上饭菜吗?你去车站,如果没钱,售票员会私自给你打出车票吗?你去超市,如果没钱,收银员会私自让你带走商品吗?
上一条·人体器官捐献法律有望年内完成
下一条·肿瘤学博士蔺宏伟带妈妈看病纪实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