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诺贝尔奖揭晓时,有人说现在,世界各国的顶尖科学家 也许都在凝神静气,期待着那通来自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的电话。北京时间10月3日傍晚,2011年度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率先揭晓,美国、卢森堡、加拿 大三国的三名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三名科学家的什么研究成果打动了诺贝尔奖的评委。
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3日11点30分,北京时间10月3日下午5点30分,诺贝尔生理- 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奖项由美国、卢森堡、加拿大三国科学家共享,获奖者分别是:来自美国加州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遗传学系教授布鲁斯-比尤特勒和法国 巴黎科学院院长、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以及美国(前)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理和免疫学实验室加拿大籍教授拉尔夫-斯坦曼。
诺贝尔委员会消息称,美国科学家比尤特勒和卢森堡科学家霍夫曼的获奖理由是他们对于“先天性免疫系统的活性作用方面的卓越发现”,而加拿大科学家斯坦曼则是在于他发现了树枝状细胞在适应性免疫系统关键调节方面的神奇作用而榜上有名。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资深研究员、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博士这样解释了三位科学家研究成果的突破所在。
王晓东:它突破性解释了在免疫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问 题,就是说细菌、病毒如果感染了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是怎么样在第一时间能够把它们识别的。它的部分概念已经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了,比如说一些目前 用来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新药物,很多现在正在开发的免疫治疗癌症的药物都是利用他们所发现的这些机理和原理。
王晓东博士曾经和获奖者之一,来自美国的比尤特勒教授共事:他给很多人都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的胆子非常之大,当时为了研究这个项目,把实验室所有的其他题目全部停掉,这个题目是非常非常有风险,但他看中了这个课题就全力以赴的做这个课题。非常执着,有冒险精神。
执着加冒险,这样的特质似乎在诺奖得主中屡见不鲜。因为发现一氧化氮在心脏和血管里面的生 理功能而成为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的弗里德。穆拉德就是其中之一。从去年诺奖垂青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到今年免疫系统活性作用研究的三前沿 捧得奖牌, 是不是意味着今年诺贝尔医学奖的风向有所转变?弗里德。穆拉德用科学家对研究课题的甄选心态回答了这个问题。
弗里德。穆拉德:我们总是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那样才是乐趣所在,如果别人做了,说明别人也可以做到;而如果别人还没有做过,我就会很感兴趣,而且念念不忘,然后开始研究,选择我的团队加入,大家因为兴趣就 尝试着手研究。接下来就是解决研究中源源不断的问题,可能三五年可能更长,这都不是问题。所以你看,去年这个奖的得主罗伯特-爱德华兹用了32年走过来,今年,获奖者们的研究也一样,走过的不是一朝一夕。恰好水到渠成了。
今年接到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电话的本应有三个人,但是其中加拿大科学家斯坦曼永远不可能亲自接听那通报喜电话了。因为他刚刚在9月30日因胰腺癌逝世,享年68岁。
按照诺贝尔基金会章程,诺贝尔奖不授予已故人士。但鉴于评选委员会事先不知晓斯坦曼逝世,误向已故者授奖,诺贝尔基金会委员会3日下午临时召开会议,决定不取消斯坦曼所获奖项。
不过在本届诺贝尔医学奖的技术角逐中,还是有一些科学家与诺奖失之交臂,比如日本科学家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iPS人造多功能干细胞创立术,美国科学家研发的治疗慢性骨髓白血病革命性药物,甚至还有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发现者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等。
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弗里德。穆拉德指出,对于诺贝尔医学奖或者医学界,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临床实验和研究有时就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弗里德。穆拉德:我听说了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的事,但可惜是她获得的是临床医学奖。
弗里德。穆拉德谈到这里的时候并没有小看临床医学领域的意思,但他指出的恰恰是他这个行业的现实,在近年历届诺贝尔医学奖中,大多是研究领域独霸天下。
弗里德。穆拉德讲起当年自己的职业选择。
弗里德。穆拉德:我想我的父母当时希望我回去做医生,我告诉他们不,我要成为教授,做研究,他们当时很失望,我就想要怎么回应他们,我就说,如果我回家,那我一辈子最多照顾或者是救助 2、3千人,但是,如果我去做研究,如果幸运能够作重要的研究工作,那我可以帮助很多人。 有人说做研究好像更难一些,比如你得去找经费之类的。
弗里德。穆拉德:我向你保证优秀的人永远有机会。
临床实验和研究能不能合二为一?穆拉德教授的办法也许值得借鉴。
弗里德。穆拉德:其实兼顾两者是我的初衷或者说是最初的 目标。但我了解到如果要成为最好的医生,必须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临床医学上,要成为最好的科学家又要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研究上。想要两者兼顾都做得出色, 也许不太可能。因为如果你做个半桶水医生或半桶水科学家,你就不会得到患者的推荐,你会犯错。在获得资助方面也会遇到困难,我的办法是寻找合作伙伴来做临 床工作,这样我也能参与其中。
上一条·尸体“内置时钟”可推测死亡时间
下一条·医患沟通,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1、凡本网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医学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医学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编辑信箱:mededit@cdeledu.com
电话:010-82311666